坎儿井是古代中国新疆地区的一种灌溉系统。它利用渠道将水引到高处,再通过地下渠道将水传输回低处,用于农田灌溉和家庭用水。这种独特的水利工程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和科技创新能力。
坎儿井还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目前,在我国新疆地区仍然有许多尚未开发和保护的坎儿井,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中国的坎儿井分布广泛,包括了许多自然形成的天然坎儿井,也有许多人工挖掘和建造的坎儿井。
据最新统计,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米3/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