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壤塘县蒲西乡伊里村,不管是老寨子房前屋后的荒地,还是山坡上的树林里,都长满了生着绿叶、嫩芽的“羌活”以及盛开鲜花的芍药,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合理运用林下生态种植和荒山荒地野生抚育两种模式开展羌活、芍药种植,持续盘活土地资源,扩大种植面积,激活乡村经济,通过种植药材,被闲置的荒地又成为了群众眼中的“宝贝”。
“伊里村海拔高,早晚温差大,高山气候条件有利于药材生长。冬季积雪厚,药材受到的病虫害也少,是中药材生长的宝地。”伊里村第一书记李登科说。
据了解,羌活生长年限3年左右,生长期较长,每年需开展除草、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累计种植70亩左右,基地直接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务工期间每人每天150元,有效盘活了富余劳动力。下一步,该村将大力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让全村参与进来,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王树英、索朗泽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