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墙与西湖并行而立,历史悠久。登上城墙,眺望远方,古色古香的城市风貌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沿着城墙蜿蜒而下,穿越熙攘的人群,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参观城墙上留存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湖,杭州的一颗璀璨明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远处的风景,享受宁静的时光。整个行程充实有趣,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2024年1月22日上午,我从下榻的潮州馆驿打的到潮州西湖公园。
此行主要是想看看公园内葫芦山上的摩崖石刻和涵碧楼。
来到西湖公园门口,隔着一汪碧水就看见湖对岸一座镶嵌红五星的小楼,我就断定那就是涵碧楼。
过桥来到在闭门维修的涵碧楼前,此楼在1927年9月23日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攻占潮州后至9月30日失利撤离潮州曾作为起义部队指挥部所在地。潮州人民把这段历史成为“潮州七日红”。我在潮州涵碧楼介绍的文字中看到周恩来总理曾在此办公,感到有些疑惑,到涵碧楼实地看了说明,才知是指南昌起义部队之事。
潮州的西湖,与其说是湖,倒不如说是一带半弧形的河面。
湖心亭一带古榕苍劲,小桥精巧,景色雅致,令人驻足。
离开湖边,登园中葫芦山,山径旁时间几处明清及民国时期摩崖石刻。
山巅还有一段清代湖山腰城城墙遗址。
山巅摩崖石刻与山下景色相映,成为一处可看景点。
附近的关帝庙内一处岩洞成了香火台,玄武洞壁摩崖石刻被香火烟熏得刻字毁损严重,有点可惜。
附近的湖山图画等摩崖石刻也可一看,有石刻题“故乡无此好湖山”,看来民国时间的这位游者深喜潮州这片异乡湖山美景。
山南麓的南岩寺内岩洞壁也有不少古时题刻,有些还有潮州文史价值。
下山离开西湖公园,在一家饭店用午餐,其官塘鱼生入口不错。
午餐后,欲往北阁佛灯景点,得悉周一景点闭馆只好放弃。
沿上西平路南行,无意间发现街西有一门头古色古香,入内发现是黄尚书府。
黄尚书府是明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黄锦是明代累朝元老,被尊称为“三达尊”,牌坊街上就有他的宗伯学士牌坊,黄尚书也被称为“三达尊黄府”。
黄尚书府的平面布局与许驸马府相似,从黄尚书府我可以想象到许驸马府未曾修缮前的样子。
由于未加修缮,年久失修的黄尚书府显得有些凋敝破败,厅堂内地砖破碎,门窗破损,但也因此可以看出明代府第的几许原貌,这份沧桑古意反而更有意趣。
离开黄尚书府,继续沿上西平路南行,转西马路东行,沿途也有可看的古建筑景观。
经过太平路牌坊街,来到开元路上的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那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作为庆贺天子诞辰的道场,并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潮州开元寺就是其中一座寺院。潮州开元寺与邢台开元寺、泉州开元寺和福州开元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开元寺”。
作为潮州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潮州开元寺有“粤东第一古刹”之名,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潮州开元寺整体保留了唐代寺院的布局,又融合了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在屋脊和檐口都装饰了华丽的嵌瓷工艺。
走进藏经楼前的小院,苍松掩映下的藏经楼、迦蓝殿令我感受到恬远和宁静。
离开开元寺,穿过太平路牌坊街,来到广济桥畔,因江流不宁,广济桥未能通行。
来到广济楼下,沿韩江边的潮州古城墙北行。
潮州古城墙最初成形于宋代,明代大规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绕以城濠的完备格局。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战火的破坏,潮州古城墙,慢慢垮塌损坏。2001年潮州对古城墙进行了维护和修缮,恢复了面临韩江,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的潮州东段古城墙。
我从广济门起,依次走过竹木门和上水门三座城门及城楼。这些城门及城楼应该都修缮过,有些可能还是重建的,但正因为有这么一段城墙和城门,为潮州古城增添了几分古意。
上水门是潮州现存四座城门中唯一保存内瓮城的城门,登城而观,精巧的瓮城结构一目了然。
竹木门附近有座名为“坐城古庙”引起了我注意,庙名有些奇特,不禁上前看看究竟。这座小庙供奉的是玄天上帝,潮州人称为坐城北爷。
离开潮州古城墙,又特意到广济桥看了看。
回到牌坊街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在一家官塘兄弟牛肉火锅店用罢晚餐。漫步一会儿牌坊街,便结束潮州两日游程打的返回馆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