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广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以\"寻根泰伯\"为主题,旨在弘扬和传承吴文化的精髓。广场上设有多种展示区,包括古代石刻、苏州园林等,同时也设有历史文献展和民俗表演等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广场周边还有众多餐馆和商店,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这个广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广大游客前来体验吴文化的重要场所。"
★旅游地点:无锡鸿山泰伯景区之吴文化广场
因为在堰桥游览过吴文化公园,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吴文化广场就是公园门口的那个,这次才知道原来竟然是景伯景区前的这座超大型广场,占地面积达七万平方米。当然,其功能也与泰伯有关,主要是突显鸿山国际新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作为宣传、推广、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的阵地。广场由南向北分为四个部分,十分开阔,在苏锡常很少见到这么大型的广场。
广场最南端是“降福广场”,有一座凤凰雕塑,寓意着“有凤来仪,福瑞祥和”,表达天降福泽的美好祝愿。雕塑造型华丽,是一对振翅欲飞的凤凰,其中一只凤的尾羽向上扬起。据说是一个古篆字“吴”的造型。咳咳,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古篆字。
第二部分是“吴韵大道”,这是整个轴线中最休闲的地方,有一组大型雕塑“奔吴”。这就是吴地经济和文化的开始,源于泰伯离开中原奔吴。当时江南还被称为荆蛮,泰伯入乡随俗,是断发纹身的形象。背景则是泰伯一行人长途跋涉的大型版画,正是由于泰伯,吴地从此开始走向文明。
后面还有一组雕塑,看起来比较平面,但线条很细致,这是“兴吴”。广场两侧有光柱,晚上应该很漂亮。
第三部分是“吴文化广场”,这也是一年一度庙会和祭祀典祀举行之处。泰伯的忌日是三月初三,差不多也就是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会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整个广场呈方形,用玉飞凤作为铺设的图案,四周是方形的立柱,地势开阔。
第四部分是“寻根文化广场”,有一块至德宗亲姓氏的景墙,刻画的是以吴姓为中心的十二大姓氏,这也是我们在景区宗会堂里看到的姓氏起源。
后面就是巨大的泰伯铜像,头戴冠冕,身着王袍,双手持笏,坐于高台之上。这座台高于地面,更显得雕塑高大。
雕像的身后,就是三桥。桥不是很长,倒是挺宽。我们来回走的都是正中的这座桥,不知道是不是跟文庙门口的泮池三桥有同样的寓意。
往后是石牌楼,六柱五门,高大庄严。中门门楼高10.5米,整体宽21.5米,由300余吨青石构成。额枋刻着“第一世家”四个金字,由当代书画家钟亚书写。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称泰伯为“世家第一”。
广场上有市民在放风筝,今天风势虽然不是很大,风筝还真放上去了好几只。旁边有售卖玩具和食物的摊位,我们当然要品堂一下鸿声豆腐花了。不过第一家似乎是做老了,口感让我们挺失望。好在我和小伙伴记忆里的鸿声豆腐花都不错,于是换了一家,这次的豆腐味道很好。
旁边还有卖膨化食品和烤串的,小伙伴对烤串一向喜欢,很快挑了一把,价格也不贵,和景区外面的价格一样。不过广场周边没有餐厅,我们马马虎虎就这样将就了一顿。
自由行:无锡鸿山泰伯景区之吴文化广场
2月初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