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我旅行过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如果我要选择一个可以在中国城市美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城市,我会选择青岛。
虽然历史上的青岛人世代以海为家,以捕鱼为生,但到了清朝时,青岛已有数百个村庄,人口数万,但青岛真正的现代化是在德意志帝国占领青岛后开始的。
1897年11月14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之后,青岛被德意志帝国占领并建造了17年。在建设之初,德国人并没有急于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进行了长时间的土地勘测和考虑。在完成第一个城市规划后,他们开始了德国殖民地典范城市青岛的大规模建设。
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细致关注,使青岛的城市美学在建设之初就超越了同时期建设的大多数城市,不仅包括建筑规划和对城市整体风格的控制,还包括对人口、空结构和城市功能的分析和准确定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高屋建瓴的城市规划,让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都曾到访或下榻于此,其中不乏沈从文、巴金、老舍、闻一多等名人。
就连杭州人梁实秋也在《记住青岛》中称赞青岛是天堂。“虽然我的足迹不广,但我从北方的辽东到南方的百越,也走过了十几个省。我觉得青岛应该被推到我真的不忍心去的地方。”
今天,很难判断青岛在德国占领时期是好是坏,但我认为在城市美学和建设方面是积极的。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仍然很难找到一座城市美学停滞不前的城市。
其中,青岛的许多建筑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从世博会的八大标志,到仍居中国单体建筑之首的豪华典雅的宾馆,再到斥巨资修建的总督府...在中国,甚至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太多经典的德国风格建筑是稀缺的。
即使过了一百多年,它经历了日本和北洋统治以及不同风格的建筑,它仍然光彩夺目,为世人所称道。
圣米尔教堂
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又名“圣米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比卢哈按照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设计。它始建于1932年,竣工于1934年。它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是青岛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奉献教堂。
据说在设计之初,教堂的原始设计高度约为100米。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禁止当地资金外流,因此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建造了现在的规模。
这座教堂整体上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双塔建筑。大厅宽敞明亮,高18米。里面有四个大钟。两侧走廊有两个忏悔亭,供牧师接受忏悔和忏悔。中间有一架从德国进口的贵重风琴,只会在周日弥撒时演奏。
与许多外国大教堂的宏伟不同,天主教堂看起来优雅精致,有许多小家碧玉。淡黄色的墙壁和粉红色的屋顶使庄严的教堂更加可爱。拱形的门扇,红色的窗户边缘和简单而美丽的图案使一切看起来色彩丰富而又不违反它。
教堂外有几朵大的薰衣草花,当地人称之为泡桐花。这也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名字。每到晴天,伴着微风,花儿轻轻摇曳,令人赏心悦目。右边是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它让教堂散发出更多母爱的光芒。
平日的天主教堂外,有许多拍摄婚纱照或旅行照的新人。拍出没有人的干净照片并不容易。最好拍摄低角度广角照片,以避免黑暗的人群。
去教堂的票只要十元,如果你有学生证,是半价,相当划算。大多数游客平日在教堂外拍照。教堂里三三两两的游客非常安静。尽管他们不相信它,但亲自感受这种神圣性仍然令人震惊。
邮电博物馆
活着的百年木质博物馆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青岛邮电博物馆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业务大楼。经过整修后,它作为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作为青岛唯一的百年木塔,可以说是了解青岛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也是青岛百年古城和邮电发展的最好见证。
博物馆的外部是一座欧式建筑,红色的外墙,从远处看相当显眼。整个建筑占地约2500平方米,这在国内博物馆中根本不是一个规模,但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目前馆内共有三层:一层为接待大厅、古色古香的电话墙、胶澳1901慢递和纪念品商店。里面的古董电话墙可以参观各种电话。
还有一家邮局出售当地明信片。写好的明信片可以慢慢寄,青岛各个景点的邮票也可以在里面盖章。那些到处都有邮票留念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请老板在半个月左右接待他们。
二楼是主展厅,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青岛邮电百年来的发展和修复后的孔祥熙办事处。你需要单独购买门票才能进入这里,20元对每个人来说都很正常。
第四层是塔室1901,这是青岛目前唯一的百年木塔,可以看到屋顶木塔的内部结构,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筑技术。同时,它也是一本充满文艺复古风格的书。你可以阅读和休息,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青岛独特的慢生活文化。
八大关
万国建筑博览会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的地方。【/h/]【/h/]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路(现在增加到了十条)而得名的,所以统称为八大关。来这里之前,我以为八大关是一个景点,但后来我知道它实际上是指一个浴场和三个浴场之间的大片区域。
因为这里有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和欧洲古典建筑,造型独特,又被称为“世界建筑博览会”。因此,八大关成为许多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
景区内的少数建筑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1914年),大多数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其中以花石楼和公主楼最为著名,建筑风格独特。你需要收取门票才能进入,这是你必须打卡的地方。
内部建筑石墙多为浅黄色搭配花岗岩立柱,色彩静谧典雅,十分赏心悦目。
解放前,这里曾是大多数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整治,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重要的国际友人都曾下榻于此。
如今,里面的一些建筑并不对外开放,但它们都很友好,并有关于这些建筑历史的解释,这也很人性化。
里面的八条路都种着不同的树。韶关路是一株桃花,春天盛开。正阳关路种植的魏紫夏季开花;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天结霜染枫红;紫荆关路两旁是一排排雪松,四季常青。设计的前卫和用心,在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超越它。
从八大关到海边,是第二海水浴场。天气晴朗时,这里也是当地人的天堂。海岸边还有一排蓝色的换房,超级文艺。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不要错过这个位置。
对了,八大关路况复杂,停车位少。来这里很方便。不熟悉道路的朋友最好不要开车。
华石山庄
一幢看尽欧洲四大经典建筑风
花石楼位于青岛八大关风景区南端的一个岬角上,三面环海,背靠八大关,面向第二海水浴场。这是一个超级喜欢的欧洲城堡式建筑。
整个建筑是由白俄罗斯设计师建造的,它建于1930年。这是一座罕见的城堡式别墅,融合了西方四大经典建筑风格(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建筑的外部材料大多用花岗岩和滑石装饰,因此保存完好,直到现在,因此得名“花石别墅”。
花石楼建筑面积777.15平方米,分为地下室、地上三层、共五层。顶层是一个海上观景台,侧面有铁尖顶,独特而有序。主楼外围有一个马厩、一个体育场、一口井和一个花园,环境安静,适合居住和娱乐。
据传说,解放前蒋介石曾在此居住,华士别墅外的庭院仍有一条小路直接通往第二海水浴场(现已关闭)。据估计,第二海水浴场曾经是住在这里的人的私人海水浴场。蒋师傅真的很享受!
宾馆
有钱人家的奢华你根本想不到
这座宾馆也被称为德国总督大楼旧址,建于1905年,于1907年完工。它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拉查罗威茨设计的,是一座具有浓郁德国风格的城堡式建筑。在德国占领期间,焦奥的两位总督奥斯卡·冯·特鲁贝和迈尔·瓦尔戴克曾在这里居住。
国民党政府收回青岛后,于1934年更名为“招待所”,专门接待国家级贵宾。它接待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为中外文化关系的沟通搭建了桥梁。然而,据说它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经典象征,见证了青岛一半的近代史。
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迎宾馆的豪华装修和典雅造型仍居中国单体建筑之首。
由于它是一座将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与年轻的德国风格派(de stijl)的手法相结合的德式建筑,因此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上珍贵的建筑“标本”。即使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风格的建筑也几乎消失了,这也表明了它的珍贵价值。1996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宾馆整个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高度30米。它由石头、砖、钢和木材制成,而米色的外墙由花岗岩装饰和保护。是的,历经百年,它仍然没有废墟感,整体粗糙而宏伟,但同时又精致,让人走进去就感到庄严而肃穆。
该建筑分为四层,共有30个房间,在此简要说明。
地下一层是半地下房间,原本是总督的仆人和餐厅;
一层是大厅、中央大厅、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温室。它高大而雄伟,充满了古雅而浓郁的西方情调。
在二楼,州长的卧室和办公室装饰典雅,富丽堂皇。里面的家具都是德国一家公司专门为皇室贵族生产的原创产品。据说,一个世纪以来,酒店的木制家具没有一件因质量问题而开裂或变形。(因为里面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拍照记录)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总督府,静静地诉说着半个青岛近代史的沧桑巨变。此外,如果你想看到全貌,你可以爬上旁边的信号山,迎宾馆里的宫崎骏其人漫画中的城堡一般呈现在你面前,令人惊叹。
啤酒博物馆
浓缩的青岛啤酒百年精华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青岛啤酒厂的老工厂。1903年,青岛啤酒厂成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其最早的厂房已被改造成享誉世界的啤酒博物馆。
博物馆设立在百年前青岛啤酒厂的旧厂房和设备中。它以青岛啤酒的历史和工艺流程为主线,展示了青岛啤酒的历史和生产过程。现在它已经成为青岛的标志性景点。
这座建筑的外观保留了当年德国设计的旧面貌。整个博物馆分为三个参观区,百年历史文化展示区、青岛啤酒酿造工艺区和多功能互动休闲区。
在百年历史文化展区,您可以通过展厅的材料了解青岛啤酒的起源和悠久历史。还有很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图片和资料,甚至青岛啤酒各个阶段生产的实物,都很有观赏性。
在酿造工艺区,展示了许多老设备、车间环境和生产场景,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放置的播放设备都可以生动地介绍青岛啤酒的生产过程。
为了再现历史原貌,博物馆在多个车间设置了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同时复制了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的场景,以及模拟的3D动画图像,超逼真!
多功能互动休闲区,一楼是游客品酒区和购物中心,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各种不同品质的新鲜青岛啤酒并购买各种纪念品;二楼设有综合娱乐设施,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将知识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啤酒酿造的复杂过程。
对于每一位购买门票的游客,博物馆将赠送一杯原浆、一杯生米和一包啤酒豆供游客品尝两次。
不要小看这样的套餐。主席来青岛啤酒博物馆时可以点这道菜,内部友好地称之为“达达套餐”。
良友书店
青岛最美书店文艺复古典范
要说青岛最值得去的书店,良友书店一定名列前茅。良友书店作为全国十大特色书店之一,成立于2006年。时至今日,良友书店一直是青岛“文学+艺术+生活美学”的代名词,也是青岛的一张旅游名片。
环境古典典雅,装修风格充满海派文化意趣和氛围,与传统书店有很大不同。你会一见钟情的!
最能感受青岛的书籍、咖啡、艺术、花艺、文创和沙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书店内的“好朋友”系列艺术展和“新青年”系列艺术展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青岛的文化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书店大楼本身也是一座邮电博物馆。位于胶澳的德意志帝国前邮局建于1901年。它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业务大楼,也是青岛唯一的百年木塔。一起参观良友书店是值得的。
胶澳总督府旧址
德占时期的城市中心
在青岛所有的老建筑中,如果要选择一座看起来像政府办公楼的建筑,那一定是胶澳总督办公室旧址。【/h/]【/h/]胶澳德国总督署旧址是一座德式现代建筑。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由德国建筑师马利克管理。整个工程历时三年,于1906年1月完工,总耗资85万马克。它是青岛最大最贵的房子。它也是德国人驻扎青岛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真正的城市中心。
整个建筑风格是典型的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平面对称,边角和中部略突出,中轴线明显,外观凹陷,红瓦覆盖屋顶,入口处宽阔的放射状石阶和坚固的建筑立面,造就了建筑的宏伟大气和无与伦比的庄严感。
后来,它先后成为青岛市政府和CPPCC的办公室,直到新的市政府大楼落成才终止。总督府周围有许多历史建筑,总督府的地理位置也位于市中心,就像旧时青岛的心脏一样。与之相连的血管可以贯穿全身,到达老城区的每个角落。
青岛火车站
中国最美的火车站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尤其是对于青岛来说,它是青岛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青岛火车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它是一座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百年老火车站,也是中国最美的火车站之一。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该火车站最初由德国人维尔勒和吉达尔设计,由山东铁路公司承建。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部分组成。那是典型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随着青岛的发展,青岛火车站几经改扩建。1991年拆除重建,1994年8月8日投入使用,2006年12月10日再次重建,2008年8月1日重新开放。
直到今天,青岛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已成为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和地标性建筑。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基督教堂
油画质感的中世纪古堡
江苏路上的基督教堂原名福音堂,是青岛著名的宗教建筑,从信号山出发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这里。与浙江路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不同,基督教堂是典型的德国城堡式建筑,一座具有油画质感的中世纪城堡,远远望去宛如童话故事。
基督教堂原本是德国人聚集和礼拜的地方。它由德国胶澳总督办公室资助。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竣工。
整个教堂分为两部分:礼堂和钟楼。钟楼高39.1米,非常适合俯瞰大海。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两边有两层楼,楼上楼下。可以说可以容纳1000多人。
教堂外部由石头砌成,厚重的花岗岩墙基端庄粗犷,使整个教堂的轮廓清晰简洁,具有宗教建筑的独特美感。
走进去最显眼的是钟楼三面的巨型大钟。当你爬到钟楼顶部时,你可以参观钟的内部机械结构。经过100多年的大海,你仍然可以准确地说出时间,而且分分秒秒都不会差。让人不得不佩服!
标签
青岛的建筑远不止于此。有人说青岛的建筑日历是一部浓缩的青岛近代史,从德占时期到今天,青岛的城市规划是一部浓缩的城市美学史。个人认为,没有夸张。
前段时间和朋友讨论,说到青岛的别称,有“青岛”、“胶澳”、“岛城”,但很奇怪的是,它们看起来总是很奇怪,甚至给我的感觉是,它们都不像青岛。
那么青岛是什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只有当你来了你才能品尝自己的青岛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