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联络站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个古老车站。在过去,它是连接涵江区与泉州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站已经闲置多年,但仍然保留着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在近年来,当地政府计划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公园或文化展示馆。
莆田文史专家陈长城是原涵江商会会长陈杰人的长孙,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
1948年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城市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闽中地委决定在陈长城家建立涵江地下联络站,由陈长城负责人,其他成员有郑兆树、杨俊,还吸收了若干进步青年共同配合工作。
涵江联络站建立后为闽中和莆田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接待、掩护革命同志和革命同志家属,保护他们的安全。
二是接送进步青年到大洋根据地参加革命,为闽中党组织和游击队输送得力干部。
三是侦查敌情,收集情报,配合党的武装斗争。
具体包括:
- 接待革命同志和革命同志家属,保护他们的安全。
- 接送进步青年到大洋根据地参加革命,为闽中党组织和游击队输送得力干部。
- 侦查敌情,收集情报,配合党的武装斗争。
期间陈长城经常派员到城厢等地打听消息,了解国民党军政的动态等,及时向闽中支队司令部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四是筹集经费、军械、物资,为游击队提供后勤保障。
主要通过商人向涵江工商界募捐,也向社会士绅筹款,用以购买药品、电池、雨伞、牙刷、万里鞋等日用品和布匹等,由地下交通站转运到大洋闽中支队司令部。
陈长城等还捐献并募购-、手-、-等共7支,各种-500多发,送交游击队,充实武装力量。
五是开展-工作,争取开明士绅支持革命斗争。
六是传递《文汇报》、《华商报》、《群众》等进步书刊,支持-,扩大革命宣传。
七是通过策反工作,瓦解国民党内部政权,为顺利接管提供有利条件。
八是筹集支前粮食,支援闽中支队和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沿海各地。
1949年8月18日,涵江地方守敌随国民党莆田县长陈文照撤退南逃后,涵江联络站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动员开明士绅组成防护团,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产,封存档案资料,防止敌人破坏,等候人民政府接管。
布置一部分暑假在家的进步青年学生赶写标语、传单,印发欢迎特刊,迎接解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