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三小学交通站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曾经是学校的重要设施。经过历史变迁和地方文化传承,该地逐渐演变为社区活动中心,吸引居民参与各类文化、教育和社交活动。交通站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融合了文化和历史气息的新地标。
福建省第三小学,简称“省三小”,创办于1910年,1929年,地处偏远山区的一座老学校,在蔡氏宗祠的基础上,被临时改建成省三小学交通站,其主要功能是作为革命活动和重要通信的枢纽。
该站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面积75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建筑,这座建筑坐北朝南,两层土木结构,总面积达750平方米。
上世纪20年代,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风暴时期,福建省第三小学被选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也是衔接沿海地区与山区的重要桥梁。
在此期间,福建省第三小学交通站共接待了数十批来自各地的革命同志、传递情报等任务,当时的交通站,也起到了连接沿海和山区,以及对外通报工作的关键作用。
直到1930年,福建省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等人撤离福建,随后前往白沙东度老区,将福建省第三小学改组成为游击武装师,原址被改名为省三游击师交通站,由数名红军战士护送到这个地方,这些年来,这里的见证了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
福建省第三小学交通站依然矗立在那里,象征着那段特殊的历史时刻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可以看到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力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福建省第三小学交通站得以保存至今,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