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区设立于2008年,目的是保护和恢复安邦河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管理和科研活动,保护区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区也为公众提供了参观、学习和娱乐的机会,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传播。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安邦河下游,北邻桦川县,东邻二九一农场,南接永安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31006′12″-131032′24″,北纬46053′07″-47003′54″。总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3980公顷,占保护区的38.7%;缓冲区2436公顷,占保护区的23.7%;实验区面积3879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7.6%。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区,是三江平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邦河湿地完整的原始景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自然性。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湿地发育良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和狭叶苔草湿地。多样的湿地环境为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安邦河湿地拥有丰富的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有维管束植物403种,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共计18种,两栖动物6种,鸟类165种,哺乳动物7种。水禽种类和数量最多。由于四季变化明显,鸟类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季节性鸟类的组成非常丰富,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的水鸟在此栖息。2001年9月,记录到40多只丹顶鹤,最大的群体达到12只。2002年9月28日,记录到中国最大的白琵鹭迁徙群,鸟类94只,东方鹳2只,鹅鸭数千只。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3月,被省林业厅和省计委确定为退耕还湿示范单位,同意在保护区实验区发展生态旅游。200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2003年5月,国家林业局批准黑龙江安邦河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78万元,其中* *财政拨款38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89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安邦河湿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湿和生态旅游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05年5月,安邦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9月被列为副处级单位,2005年8月安邦河湿地生态观光园被评为3 A级景区。
安邦河湿地生态观光园是在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经省林业厅、省计委批准立项的项目。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公园位于安邦河湿地东北部的实验区,总面积248公顷。公园由生态公园、水上公园、风情公园、观鸟公园和公园入口五个区域组成。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公园建于2002年8月。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部门领导的精心关怀和热情帮助下,安邦河生态观光园发展迅速,湿地面貌焕然一新。自2003年6月29日对游客开放以来,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园区二期建成后,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公园是安邦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鸭山地区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安邦河湿地生态观光园的建立,翻开了双鸭山地区新的一页,谱写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新篇章,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安邦河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