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文峰塔位于四川省合川市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之一。该塔为八角楼形,全由砖石建成,高约34米,塔顶覆盖有一块巨大的朱红色云母石。其设计巧妙独特,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合川文峰塔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南津街,清代。
重庆合川区文峰塔位于合川市南津街,因塔身呈灰色,俗称白塔。据《贺州志》和塔内碑文记载,文峰塔又名振兴塔,是贺州周知董淳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所建,共9层。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李加建4层,共13层,总高62.2米。
文峰塔为八角砖结构,檐密。底层的空直径在4米以上,顶层的空直径不到2米。塔呈锥形,塔的中心是实心的锥柱。从下往上沿着螺旋楼梯,直奔11楼。每层都雕有圆形雕像供人们供奉,顶楼原来是用木头雕的“魁星点斗”雕像,现为泥塑。塔外每层入口上方均有门楣,碑文镶嵌青花瓷片,标有“欲穷”字样。更上一层楼”。停不下来”。《俯瞰贾府》:“向上飞升;《通往彭颖之路》;快乐的春风。天气万千”这样的话显示了塔的雄伟气势和一些愿望。
文峰塔属于风水塔的类型。游人登塔远眺山水,城墙上的房屋尽收眼底。
据《河州志》和塔内碑文记载,合川文峰塔是由河州周知董淳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三月所建,于次年四月落成,共9层。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加建十三楼。经过多次保护性修缮,文峰古塔现在保存完好。
文峰塔坐西南东北。塔基高70厘米,平面呈六边形,每边长1米。古塔为石砌,其上建有十三座密檐缎砖塔,总高62.2米。塔的底层宽4.05米,高5.23米。塔檐用砖挑出来,每层的门都在东北方向。底楼大门呈拱形,额头浮雕八仙,横匾镌刻“文峰塔”字样,侧面浮雕“二龙抢宝”“二凤日出”。塔门二至十三层的匾额上刻着四个字: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欲罢不能,远眺贾府,我在翱翔,路人繁华,春风宜人,气象万千。塔刹是水瓶座的顶端。
塔内共有11层,各层之间的实心立柱正面有龛,龛内神像全部被毁。底部龛顶横匾上,楷书“陆芸高倩”四字,题字为“嘉庆十五年秋吉,知董春属贺州石峰山”;二至九层壁龛新塑浮雕《河阳八景》;十楼复原了泥塑《魁星殿斗》;11楼没有佛龛,是室内空,四面有拱形门,供游客从塔上欣赏周围风景。
文峰塔挺拔,造型优美。游客可以从塔上看到风景、走廊和房屋。现在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也是登高望远的地方,对外开放。现在只需要买5块钱的门票,从里面就可以直达塔顶。
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文峰塔风化严重,尤其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顶部葫芦形的塔刹发生倾斜。2008年12月,合川投资维修文峰塔,维修工程于2009年结束。2012年12月30日正式重开。登上塔顶,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市区嘉陵江和涪江交汇处的鸭嘴,还可以远眺云门山脚下曲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钓鱼城和运河河口,三江美景尽收眼底。
“富水东里,琼楼烟霞;嘉陵江南岸,绿树葱郁……”这是《文峰塔赋》中对文峰塔的赞美。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文峰古塔伫立在河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仿佛一位老人在俯瞰合川的今昔变迁。
1992年4月,文峰塔被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合川文峰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津街街道办事处:南津街街道办事处是合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濒临嘉陵江、涪江,面向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面向渔镇古战场,面积95.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6.1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其中城市人口8.6万,农业人口5.6万,农村劳动力3.4万,辖16个村、11个社区。现有党组织97个(含总支和* *),党员3978人。2006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