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郊,是东北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空军作战基地。该遗址主要建筑为俄式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该遗址还保存有大量飞机零件和战利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航空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946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空队扩编为航空空兵团,在通化召开成立大会,朱锐为组长,吴溉之为政委,常干坤、白起、林弥一郎为副组长,整个队伍有500多人,包括教学队、民航队、维修队、修理厂,航空空兵团的成立,为航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空学校在通化正式成立,航空空兵团和航空学校合二为一,代号“三一军”,常干坤任校长,王弼任政委,白起任副校长,顾磊、黄乃任副政委,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南满根据地,航校被迫迁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空军事技术人才,也积累了大量办学经验,为建国后空军事、航空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校飞行训练场,原名通化机场,是日本关东军于1932年至1936年修建的战略军用机场,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2000多米的跑道沿着浑江南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共产党接收,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航空空学校成立后,原通化机场成为航空学校的飞行训练场地,新中国成立后,机场由沈阳军区后勤部接管,由于机场依山傍水,地方狭小,无法起降大型军用飞机,军事意义不大,因此移交通化市政府使用,后来,这里变成了通化县的农场和通化市的苗圃,现在已经建成江南经济开发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