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板桥镇板桥村东南侧。建于宋代,为道教的重要神殿之一,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寺内古木参天,环境幽雅宁静,素有"江南第一佛林"之称。寺庙内的藏经楼、碑刻和古树也是一大看点。游客可在此领略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同时,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据相关史料记载,板桥寺原名凤翔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但其真正名称已不为人知,历史上,它曾经经历过多次重建、扩建和开垦,到了明朝弘治年间,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传说中,曾经有一位名叫“婆罗门”的隐居士来到凤翔寺,买下400多块石头供场,发展了60多名僧人,对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展,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寺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清朝光绪年间,板桥寺迎来了一批新的僧人,他们开始对寺庙进行全面的修炼,到了民国时,寺庙已经有420块石头,除了20块作为寺产之外,其余400块都被当地政府收归公有,用于当地学校的建设,寺庙还有一条100多米长的青石街。
到了解放初期,板桥寺成为了板桥小学所在地,这是一代代农家子弟在这里读书,乡村教师在那里教书育人的地方,直到2000年,当时的九岭乡政府在板桥寺附近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使板桥小学得以搬迁,从此,板桥寺便进入了博物馆的殿堂。
板桥寺现存建筑结构平滑,平面布局协调,屋顶、地面、梁结构较为完整,功能齐全,最大的亮点便是大雄宝殿,它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而且修建的时间比较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大雄宝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原始面貌,在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里面有两个大树——凤尾铁和桂花树,它们都见证了板桥寺的历史变迁。
2000年,板桥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证明了其历史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