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云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比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香格里拉等。如果你想体验异国风情,还可以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或者昆明的世博园。云南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你去探索和欣赏。
2023年,过完春节元宵节,我们夫妇带上一直喜当“电灯泡 ”的老姐,开心地第三次向 云南 出发!
云南 去过两次了,唯独没到过 云南 西南端的 西双版纳 一带,这次我们计划22天自驾彩云之西南。
准备分7篇游记来纪录这次行程,主要内容是:
一 云南 孟连 县(南坑村,娜允古镇,大金塔, 孟连 总佛寺宣抚司署)---- 西盟 县(龙潭公园,龙魔爷, 西盟 佤族马散新寨)---- 澜沧 县(老大保寨,“快乐拉枯 ”人)
二 普洱 市 (翁基 布朗 族古塞新村,翁洼古寨,景迈山)---- 景洪 市(湄公河星光夜市,野象谷食堂及学校,基诺山寨及歌舞)
三 景洪 市 ( 中科院热带植物园, “傣族园” , 泼水表演)---- 西双版纳 州孟腊县 ( 望天树景区)
四 普洱 市(茶马古道小城,茶马古道景区)---- 建水 县( 建水 古城, 建水 17孔桥, 建水 团山网红火车站, 孔府弟子成人礼,朱家花园,紫陶博物馆)
五 蒙自 县( 蒙自 国立西南联大旧址, 法国 花园遗址,网红米线小镇,窑房村壁画,碧色寨小火车站,南湖公园夜景)---- 丘北 县( 普者黑 , 紫云 仙洞, 乐水洞)
六 弥勒 市(东风韵景区, 锦屏 山 弥勒 大佛,可岜小镇)---- 玉溪 市 ( “ 澄江 化石馆”, “太 阳山 小镇” )
七 玉溪 市(抚仙湖 樱花谷, 抚海湾公园)---- 昆明 市 东川 红土地(乐普凹,落霞谷,七彩沟,锦绣园,瓦房梁子)
预告片
孟连 南杭村的清晨
南坑村 拉枯族风情
孟连县 娜允古镇
孟连 县 大金塔
孟连 宣抚司署 总佛寺
西盟 县 龙潭公园
西盟 圣地 龙魔爷
佤族父女
西盟 的佤族马散新寨
澜沧 县观景台和老大保寨人
房车一族
澜沧 县老大保寨的“快乐拉枯 ”
昆明酒店特色
首先我们到达 昆明 的玺景-曼祈酒店,酒店壁画上百鸟朝凤,孔雀飞舞,非常漂亮!处处展示着 云南 特色啦!
酒店对面的 昆明 街景和建筑。
我们三个分工啦,我在研究景点,线路;姐姐负责找点拍照,臭美; 老公休息,伸懒腰……
第二天,住宿在 云南 的 孟连 县泰兰娜酒店,感觉它们的装饰都挺有 云南 少数民族的特色。
观赏酒店外墙壁上的铜版画,既有民族风情,且生动活泼!
还要谢谢老战友接风啊!
孟连 南杭村的清晨
孟连 ,源自傣语的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它不仅是祖国边地历史上蜚声四海的“茶盐古道”之一,还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气候,被誉为“边地绿宝石”。这里不仅景色美丽,更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傣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绘制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我们首先奔赴的是 云南 孟连 县娜允镇的南杭村,路上停车,拍摄了南杭村附近绚丽的清晨。
远眺南坑村……
南坑村的村口有棵巨大的榕树,叫“高山榕 ”。
一进村,我们的车就和早起的老牛碰头斗上啦!
两个老兵接地气,和遇上的村民聊天,拍照起来……
南坑村 拉枯族风情
南坑村隶属 孟连 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辖大干河、哈此夺、富尼、南坑、东展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33户,有乡村人口2104人,人均耕地3.07亩。有近40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0多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发展重点为茶叶、甘蔗,另外种植甘蔗、咖啡等经济林果产业。
这是路边砍甘蔗的村民们。
南坑村是个多民族的自然村落。拍了村民们的一些人物肖像和日常生活图片。
老Y跟当地人学抽水烟……哈哈!
孟连县 娜允古镇
娜允古镇位于 普洱 市 孟连 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目前已被列为傣族历史文化名城。
娜允古镇坐落在 孟连 县城的 西北 部。这座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的古城,曾是 孟连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是 中国 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古城。
走在娜允古镇的街巷间,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那古老而神秘的傣族文化魅力。
娜允古城因 孟连 宣抚司署的设立而得名,意为“城内之城”,自建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近年来, 泰国 等邻国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镇访古溯源日益增多。
娜允古镇虽然历史悠久却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傣族古城的特色,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筑,饮食、服饰、节日、音乐、舞蹈、民俗等文化、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镇里不仅有我们认识的绚丽三角梅,还有不认识的长满彩色小果的奇树……
欣赏娜允古城路旁一棵棵巨大的树木,它们能够把人完全的包进去啊,我们一边惊叹,一边拍照啦!
娜允的故事要从公元1289年说起,当时傣王罕罢法在 孟连 建傣城——娜允,随后元朝朝廷在此设“木连路土司府”。直到1949年 孟连 解放, 孟连 的土司制度才告终。 孟连 历代28任土司统治长达660年,这在 中国 土司史上是少见的。 观赏娜允古镇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
老战友请吃手抓饭,它是傣族特色美食之一,它以冼干净的巴焦叶铺底,上面对称摆放各种菜肴,包括各种肉食,水饺,紫米饭,菠萝饭和水果蔬菜等,应有尽有。
手抓饭在傣族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是婚丧喜庆等场合,傣族人都会准备手抓饭,作为款待客人的美食。手抓饭不仅让人感觉到傣族人的热情好客,还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特理解。
吃傣族手抓饭是无需木筷和碗的,戴上手套用手抓了吃。手抓饭更加丰富可口。可以加入一些香料,如蒜末、生姜末等,增加手抓饭的味道。这种多样化的制作方式使得每一份手抓饭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就是量太大,我们吃不完呀!
孟连县 大金塔
孟连 县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有 孟连 大金塔、 孟连 宣抚司署、勐马温泉、腊福大 黑山 等。
孟连 大金塔,坐落在旖旎迷人的南垒河畔。金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当微风轻拂,佛塔上的风铃便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
孟连 大金塔是 云南 省最大的金饰佛塔。在金塔寺门前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有皇族与白色大象的雕塑。
还有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雕像,活灵活现的。
孟连 大金塔,建于1997年,雄伟壮观,矗立在南垒河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 孟连 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夕 阳西 下,阳光洒在金塔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佛国的光辉照耀着这片土地。
孟连 大金塔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受典型南传佛教文化影响,塔的形式为金刚宝座式,塔数为奇数,由8个小塔环抱1个主塔组成,每座塔均挂有风铃,当微风拂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仿佛是佛国的使者,用这美妙的声音传递着神秘的意韵。
大金塔的附属建筑中,有四个方亭尤为引人注目。这四个方亭环绕于塔基周围,分别置于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它们不仅是大金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 孟连 人民心中的精神寄托。方亭傣语称“侈哦啦”,意为“指路的亭”,寓意为人指点迷津。
大金塔与 孟连 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仿佛是两座守护神,分别守卫着 孟连 的历史与文化。它们不仅是 孟连 的象征,更是 孟连 各族团结进步的见证。
大金塔其实不大,十多分钟就能逛完,不要门票,进入要收5元/人的清洁费。结识一位大金塔的小僧人,他说很喜欢拍照,我们帮他拍照并与他合影啦。
前行,路过“三山一河”公园,包括金山、 银山 和法罕山,更有风景如画的南垒河。这里有连片面积最大的野生龙血树群落,曾荣获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殊荣。只在公园门外拍了这座大桥……
孟连宣抚司署 总佛寺
岁月带走了无数的人和事,却给娜允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关于土司的传说。娜允古镇除了上城佛寺、中诚佛寺、 孟连 总佛寺和 孟连 宣抚司署保持着古色古香,其他地方都是现代化了。
孟连 宣抚司署,作为 云南 清代衙署的典范,以其独特的汉傣合璧建筑风格,成为傣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 孟连 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宫”。是傣族人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娜允这座土司府座北朝南,是 云南 最大的十八座土司府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也是 云南 唯一的一座傣汉合璧的大型建筑群。从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前,共有28代傣族土司在这座衙署内行使统治权。司署内保存的土司官服、锦带、旗帜、文书、图籍、仪仗、兵器、刑具、祭器及生活用具等文物,是研究 中国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珍贵资料。见证了土司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的尊贵和权威,为我们揭示了傣族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孟连 宣抚司署相当于土司王宫,是 孟连 最高统治者的居所,土司之位世代承袭。宣抚司署是娜允古镇的核心,是 孟连 傣族历史的见证,建筑十分精美,雕梁画栋,是古镇建筑艺术的精华,如今看上去还是有着不言而喻的威严。就像故宫一样,历经沧桑,仍有气势吧?
孟连 傣族的宗教信仰和 西双版纳 傣族一样,只要有村寨就会有佛寺, 孟连 有名的总佛寺人气最旺。 新建 的 孟连 总佛寺雕龙刻凤、金碧辉煌,檐角飞起,直指天空,是当地佛教徒朝拜祈福的地方,成了傣族的精神殿堂。建筑是 东南亚 、 中国 西南一带的特色风格,很有韵味,拍照祈福均是不错的去处。
主体佛殿内更是雕花精美,充满了傣族的特色。进入佛寺大门便要脱鞋赤脚行走,傣族佛教徒在此佛寺烧香拜佛;国外的傣族也会来娜允古镇朝拜。他们都非常虔诚,表达自己的敬畏。
佛寺十分安静,衬着青山和蓝天白云、干净的空气,是个静心之处。
西盟县 龙潭公园
西盟 龙潭公园,位于县城南侧,与独具特色的 西盟 佤城相依相伴,形成了“城旅融合、城湖融合、城景融合”的自然人文美景,周边分布了有荷塘、湿地、龙摩爷圣地、观碧亭、王冠蕨等景点。
其次, 西盟 龙潭是当地人的圣地,佤族的祭祀地方,属于湿地公园,全民同乐的风景胜地。
勐梭龙潭, 普洱 西盟 县城南侧的高原 淡水 湖泊,清澈见底,宛如璀璨明珠。四周原始森林密布,珍稀动植物繁多。与境外 缅甸 “弄曲”龙潭水脉相通,每年佤族木鼓节两地湖水同清同浊,寓意文化交流。
勐梭龙潭是一颗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作为天然的高原 淡水 湖泊,龙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漫步 西盟 龙潭公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里有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湖水和茂密的植被,让你沉浸在宁静与美好之#自然风光美如画 ,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这里,你可以聆听鸟儿欢快的歌声,观赏蝴蝶翩翩起舞;也可以洗涤心灵,寻找内心的宁静与 平和 。
很久以前, 东南亚 的 缅甸 、 老挝 、 越南 、 泰国 的人们就有来勐梭龙潭祭祀朝拜、取圣水的习俗。他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只为一睹龙潭的风采,汲取那清澈甘甜的圣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步行在此,可看见孩子们嬉戏打闹、老人们唠唠家常、与妻子牵手漫步……感受夏日里的清凉,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又或是能给生活松个绑,在公园里吹过一阵长长的风,把心事与风交换,让它被公园里的风吹散,放肆被鲜活的绿意所拥抱,感受树梢上的叶子飒飒作响、感受水中的鱼儿畅游溪流、感受万物生长发芽……
西盟 龙魔爷和佤族父女
勐梭龙潭景区内景点众多,各具特色。有神秘的龙摩爷、灵验的圣水泉、庄严的赕 佛山 、宏伟的缅寺、浪漫的相思树等。这些景点共同构成了勐梭龙潭景区独特的风景线,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探秘寻幽。
“龙摩爷”是佤语,意为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阿佤用吉祥物——牛头祭祀龙摩爷,久而久之龙摩爷便成了阿佤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圣地。微电影《阿布》里面展现了龙摩爷,阿布说:“佤族有一个传统,人离开这个世界以后都会来见龙摩爷.。”“龙摩爷”景点就位于勐梭龙潭景区内。它是佤族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崇拜的体现。
云南 西盟 曾生活着一群佤族人,他们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新社会,但在森林里还保留着他们古老而神秘的传统——祭祀龙摩爷!!“龙摩爷”是 云南 西盟 阿佤山深处一处让外人充满惊奇的神秘祭祀圣地。
龙摩爷被认为是探究神秘的阿佤文化的首选地,原始的祭拜仪式,魔巴的咒语,以及佤族世代口耳相传的故事,都令人充分地体会到这个五十多年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古老民族的历史与沧桑。
ㅤ
人们只要在龙摩爷的牛头桩上挂上麻线,便与神灵有了自然的联系,一年中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遇到凶险时,会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挂线时若是诚心的许下心愿,神灵会帮助实现。若是做了坏事,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其实这是一种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佤族自古以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这块圣已供奉3000多具“牺牲”的牛头,但你们知道吗?这里一开始供奉的图腾并不是牛头,而是人类的头颅——活祭人头!
这片景区丛林密布,云雾缭绕,幽深的谷底树梢和悬崖峭壁上悬挂着无数水牛头骨和“人头桩”,这里也是“鬼吹灯” 云南 虫谷取景地。ㅤ
“龙摩爷”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现代人形象地把它称作是佤族神灵的办公场所。欣赏到树梢和悬崖上悬挂的水牛头骨和“人头桩”-----这些佤族祭祀活动的遗物。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庄严肃穆、千姿百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牛头,很有神鬼片的感觉,也有很有艺术感。值得一去。
佤族是 中国 、 缅甸 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佤族主要居住在 中国 云南 省西南部的 沧源 、 西盟 、 孟连 、 耿马 、 澜沧 、 双江 等县和 缅甸 的佤邦、 掸邦 等地, 中国 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 保山 市、 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等地。
早上,当地人介绍我们去吃著名的“佤族鸡肉稀饭 ”,于是,我们开车来到这家佤族“祥云饭店 ”,要百元多一碗,而且要熬煮2个多小时。我们赶时间,只好放弃了……
佤族是一个 云南 的深山之中以黑为美的神秘民族。在 西盟 佤族自治县,这里的高山峡谷、绿水青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佤族人。他们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神秘、高贵、力量的象征,也是他们的民族图腾。
店主父女俩主动穿上佤族服装,高兴地让我们多拍几张……
“佤族鸡肉烂饭 ” 是佤族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栏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栏饭。
取鲜嫩乌骨子鸡切随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叶、青椒、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烧煮即可。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
进入厨房,看见也拍摄了他们的熬饭大锅,还真是挺原始的啦!
云南 还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值得游客探索,佤族的龙鳞部落就是一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地方。在这里了解到佤族的文化和历史,感受到佤族的生活和风俗。但同时,也要尊重佤族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俗,保持敬畏之心,不要损害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西盟 佤族马散新寨和房车一族
马散新寨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较好的保留了佤族原始社会部落文明,他们有传统的民风、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特别在歌舞、服饰、建筑、语言、宗教、祭祀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
马散的意思是“老三的地”,佤语称为“永俄”。相传,马散部落中老三的部落进入阿佤山,落户在这里。
来到 云南 省 西盟 县马散村永俄寨,放眼望去,一栋栋别具一格的佤族石头房、一条条蜿蜒的道路串联村间,家家菜园绿油油,蜂蝶花丛飞舞,炊烟袅袅升起……乡村美景如画,让人流连。
“永俄”意为佤族先祖从岩洞里出来后建造的第一个村寨,这里曾是“无通村公路、无结实房屋、无产业增收”的代名词。在脱贫攻坚战中,这里实现了大翻身:村寨道路绿化、路灯亮化等项目相继落地;民族文化舞台、民宿等设施相继建成;艺术团、演出队等相继成立……永俄寨真正打造了“ 中国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金字招牌。
马散村聚焦“红色之乡、记忆之城、肉牛重地、开放之源”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生猪、肉牛、中华蜂养殖等,实现经济收益数百万元。马散村还发动茶农与茶厂合作发展,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数百万元。马散还以创新思维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为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无人机上去拍全景啦!
马散同时也是 西盟 县革命的摇篮,在这里佤族人民发出了阿佤山革命历史中“永远跟着**走”的第一声呐喊,诞生了 西盟 革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青团员、第一个团组织、第一个党组织。
“**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1965年,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在 西盟 佤族自治县诞生,唱出 西盟 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感情。是“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马散完整的保留了当地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生活习俗,村容寨貌,民族特征鲜明,它背靠原始森林,自然风光秀丽,有参天的榕树和巍峨的阿佤山、佤山梯田、佤山云海等景观,仿佛仙境一般。
马散的村民住房是用山上的石块砌成,坚固耐用,整洁大气。村民说:“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新房,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都是托了**的福”…
西盟 的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其旋律如此优美,是因为身为“歌唱的民族”, 西盟 佤族的历史是那么厚重漫长。直至新 中国 成立前,佤族群众还处于刻木记事的落后状态。
1951年1月, 普洱 专区召开3千人参加的盛会,26个民族(含支系)的代表剽牛盟誓、刻石铭志,各民族代表用手中的一块块石头垒起了一座塔,表示跟着**海枯石烂不变心,垒成“民族团结盟誓塔”……“我们佤山各族人民要像 塔里 的石头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永远听**的话”!
我们看见自由吃草的牛马,看见集聚开心聊天的村民……来到马散村,不仅能领略自然风光,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更能了解佤族历史文化,见证这个民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我们还看见一个房车基地。房车游 云南 是许多人非常独特和难忘的体验。首先, 云南 的自然风光无与伦比,从雪山到热带雨林,从古城到现代都市,每一个地方都可体验其民族文化的魅力。房车游让游客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这些地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房车游还可以自由选择在小镇上停留,与当地人交流,品尝当地的美食,参加当地的节日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让旅行更加丰富多彩,也会使人对 云南 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情。
这房车主人是一对退休夫妇和他们60岁生产的小姑娘,聪明伶俐,乘房车跟着父母,周游全国的小丫头。
佤族信仰的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原始宗教,木依吉神谷同勐梭龙潭、龙摩爷圣地、司岗里自然天成地相连,一起构成 西盟 佤山这种原始的崇拜。木依吉是佤族万能的天神,掌握着万物的生杀大权。木依吉神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澜沧县 观景台和老大保寨人
经车友们介绍去往 云南 省 普洱 市 澜沧 县观景台, 观景台位于 澜沧 县城勐朗镇老街村后山。该观景台充分利用原生态山林,在山上筑台打造。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鸟瞰 澜沧 县城全景,观景效果极佳。景色宜人,景美如画。
“牡密睨阁”,意为“看天地的地方”。这里, 澜沧 县城的景色美不胜收、观之不尽,无论是白天或夜晚,这里都是最佳观景地。
观景台边,有卖烧烤和各种小吃饭菜,游客们可以座在观景台旁边的餐桌上,边吃边聊边观赏美景。据说夜幕下俯视整个 澜沧 县城的夜景,更是万家灯火阑珊,美醉了!
观景台不远,是拉祜族的“老达保村 ”。 达保,原本是一位拉祜部落首领的名字,在战乱迁徙的年代,这位强悍的首领带领族人穿越万水 千山 ,来到了 澜沧 江中游的原始森林里开荒种地,逐渐筑起了寨子定居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先祖,命名这里为“老达保”村。
层峦叠翠的群山环绕着村寨,村口有座镌有《快乐拉祜》五线谱的雕塑。
“快乐拉祜 ”老达保, 澜沧 县的音乐之村。这个拉枯族村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快乐拉枯》的唱响地,名气不小。路边墙上都是拉祜 人歌舞的内容,老Y开始工作啦!
进寨后,放眼望去是一幢幢高低错落的杆栏式木质吊脚楼群。如今的寨子已改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艺织坊、茶吟坊、根雕坊、舂香坊、耕具坊等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寨子里游人不多,少些城市的喧嚣嘈杂,显得非常的纯朴和原生态。
家家户户的庭院内栽种着鲜艳热烈的繁花,婆娑纤细的凤尾竹丛中,隐现一栋栋别致玲珑的吊脚楼。竹篱笆上开满美丽的牵牛花。
村寨像一个大花园和果园,到处都是水果和鲜花。老人们悠闲地在树下纳凉,有缝制本民族衣服,有抽水烟的,孩子们长得挺结实,无忧无虑地玩耍,鸡犬之声相闻。
老大保寨的“快乐拉枯 ”
老达保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寨子里的居民皆是热爱音乐的拉祜族人,他们擅长歌唱和舞蹈,尤其是芦笙舞、摆舞和多声部合唱,老达保寨是一个充满拉祜族文化气息的旅游景区。
行走其中,葫芦无处不在—广场上矗立着金色的葫芦雕塑,居民宅院中堆放着可做美食的生鲜葫芦,路边悬挂工艺葫芦作为装饰。千百年来,葫芦作为民族图腾般的存在,拉祜族民间史诗《牡帕密帕》中有葫芦生人的传说。村寨中每年还过“葫芦节”。葫芦象征拉祜族始祖的起源,象征人丁兴旺、生活幸福。
看见一位拉祜族老奶奶,在焦急地等待他的孙子,两人相遇还热情的拥抱……哈,我拍了三连片啦!
有谁能想到,在 云南 的深山里,有一个村民个个天生就能歌善舞,会弹吉他的村寨? 拉祜人没学过乐理,不懂什么乐谱,但放下农具拿起乐器,就能演奏一曲曲动人的歌谣。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 富裕 ,但大人和孩子们一起,跳起当地的芦笙舞,摆舞,捕鱼舞,一首《快乐拉祜》,所有人都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快乐!在村寨中心搭建的《快乐拉祜 幸福达保》的舞台后面,拉祜族村民们正在准备表演。
欣赏拉祜族小演员的传统服饰,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衣服上三角形的花边是狗的牙齿,狗曾经陪拉祜族的先祖一起狩猎,是拉祜族族人最好的朋友。
音乐融入了这个村庄,成为灵魂,如今歌舞表演已经发展为村庄重要的文化产业。美丽的村子,热情的拉祜族人,动听的音乐,共同交织成如今拉祜的特色。看见一位汉族女老师与拉祜孩子们热情交谈着。
据说淳朴的民风使拉祜村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秉性乐观,欢歌笑语。这在“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老达保这个村寨展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我们缘分未到,等了半天却演出推迟了……
据说2006年以来,原生态组合“达保五兄弟”等民间文化艺术表演队伍,陆续到 北京 、 上海 、 广州 以及 日本 、 希腊 等地演出,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等大型舞台,唱响了拉祜族幸福的歌声。
或许我们应在寨子住上一住,真正融入拉祜人的生活,虔诚地耐心地等待,便能欣赏到拉祜族人“刚会说话就会唱歌,刚会走路就会跳舞”《快乐拉祜》的景象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