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江畔公园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漠河市,是观赏和徒步的最佳地点。这里的植被丰富多样,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公园内设有各种户外设施,如休息区、篮球场等,供游客休闲娱乐。这里也是举行各类活动的场所,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呼玛江畔公园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位于呼玛镇东侧,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占地10公顷。是呼玛镇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百年古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是每个来呼玛镇观光的人必去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河岸上的一片绿地。经过政府的几次精心设计和改造,它已成为人们休闲和欣赏河流美景的绝佳场所。滨江公园距离镇中心只有几英里,非常方便人们步行参观。从镇中心一路向东,有几条街可以直达河边。无论走哪条街,游客首先要穿过的是一条白色水泥浇筑的永久河堤,河堤很宽很高,像一条长长的白色卧龙,矗立在黑龙江边上,像百年古城忠诚的守护神。
滨江公园不仅是外国游客游览的景点,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盛夏的早晨,河边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的老人和跑步的年轻人。在茂密的树下,在河边的长椅上,你可以看到勤奋的学生,听到他们的读书声。晚上,到处都是游客。因为有河,河边晚上特别凉爽,成了夏天人们消暑的宝地。老人们在公园的室外舞池里随着音乐起舞,而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烧烤摊周围,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和烤河鱼。喜欢钓鱼的人,手里拿着鱼竿在河边静静地钓鱼,鱼儿咬人发出的水花引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直到深夜,滨江公园才恢复了寂静,河水流动的声音在这寂静中显得清晰而遥远。
风景如画的大界河,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欢快流动的河水,像一个奔跑奔放的少女,流经呼玛县的欧普、金山乡,流入百年古城呼玛镇。
呼玛镇是呼玛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大兴安岭最古老的古城。它因呼玛河在流动期间而得名,也是历史上黑龙江沿岸著名的古罗站。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立的古驿站之一,原名古驿站,从这里经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呼玛镇各族人民谱写了抗击俄罗斯入侵的壮丽篇章。在这片白山黑水中,英勇的抗联战士留下了与日寇殊死搏斗的足迹。可以说呼玛镇是大兴安岭少有的百年以上历史名城。
呼玛镇面积2443平方公里,人口却不到3万,可谓地广人稀。但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尤其是百年文化历史积淀和世代相传的淳朴民风,依然保持着中国北方民族的独特魅力。呼玛镇地处大兴安岭高寒纬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这里没有火车,离省会哈尔滨千里,在大兴安岭的大山里。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中国少有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土地,至今仍保持着远离城市喧嚣的难得宁静。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热潮的出现,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寻求自然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呼玛镇辖区内美丽神秘的大界河、独特的大冰雪、原始森林、纯天然野生浆果和药用植物、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向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这里,使呼玛镇成为大兴安岭重要的旅游景点。随着呼玛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积极投资政策的实施,丰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绿色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呼玛县成为各地客商投资的热土,政府所在地呼玛镇这座百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说美丽富饶的呼玛县以其独特迷人的风情被誉为“金冠上的翡翠”,那么百年古城呼玛镇就是这颗宝石上最闪亮的亮点。它就像古老的黄金之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又像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让人充满好奇和遐想,让人情不自禁地走近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睹它美丽迷人的风采。
说到呼玛镇优美的自然景观,就不能不提到依黑龙江而建的滨江公园。位于呼玛镇东侧,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占地10公顷。是呼玛镇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百年古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是每个来呼玛镇观光的人必去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河岸上的一片绿地。经过政府的几次精心设计和改造,它已成为人们休闲和欣赏河流美景的绝佳场所。滨江公园距离镇中心只有几英里,非常方便人们步行参观。从镇中心一路向东,有几条街可以直达河边。无论走哪条街,游客首先要穿过的是一条白色水泥浇筑的永久河堤,河堤很宽很高,像一条长长的白色卧龙,矗立在黑龙江边上,像一个百年古城的忠诚守护神。几十年前,黑龙江没有现在这么温柔。每年春天开河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上游冰面先解冻,而下游冰面还冻着三尺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开河倒退”。当河道被倒开时,上游巨大的浮冰被流动的河水冲向下游,浮冰被下游坚实的冰面阻挡,形成冰坝,阻断了黑龙江的水流,导致河水漫过河道,形成洪水。秋天也有暴雨,导致河水泛滥。那时候的黑龙江就像一条调皮捣蛋的巨龙,时刻威胁着这座百年古城的安全,而小镇原来的堤坝是土石筑成的,高度和宽度都比现在大不相同。1985年春,黑龙江上游出现“倒灌河”,呼玛镇面临百年一遇的洪水。河水过了河,到了大堤。最高水位基本与大堤持平,持续近一周。土筑成的堤坝在河水的浸泡下随时有决堤的危险,百年古城岌岌可危。也许黑龙江的那条淘气的龙最终不忍心毁掉这个美丽的小镇。河水神奇地退去,百年古城转危为安。洪水过后,以此为教训,县政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及时修筑了这条混凝土大堤。现在它不仅成为了这座百年古城的一道坚实屏障,也成为了这座小城的一道亮丽风景。从空往下看,黑色的河水和白色的堤岸像两条黑白相间的龙,盘旋在小镇的东侧。古语云:“山不高,仙不过名;水不深,龙为灵。百年古城,两条龙相伴,成为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之地,不足为奇。
【/h/]穿过河堤,是一道由杨树组成的防风带,宽度约五六十米。它像一条白龙竖起的绿色屏风,直立在河堤的东侧。这些杨树高大茂密,盛夏枝叶繁茂,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如果你在黑龙江的江面上,因为这道绿色屏障,你看不到小镇的风景。因此,
游客漫步在这片杨树带。美丽的黑龙江,像一条发光的玉带,随着游客的行进,逐渐从河岸升起,进入游客的视野。走近河堤,可以看到蜿蜒的河水,岸边停泊着各种船只,孩子在戏水,女人在洗衣服,还有对岸俄罗斯的远山和附近的灌木丛。等你到了这里,亲眼看到这条河,你可能就真的明白为什么黑龙江在古代被称为“黑水”了。站在河边,可以看到整条河都是黑的,人都在岸边,要看清两三米外的河底,难度极大。但你千万不要以为黑龙江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却是世界上唯一一条没有被工业公害污染的大河。不要相信我,如果你手里握一把水,你会发现水是清澈的。玩水的孩子口渴,喝河水是常事。对于钓鱼的渔民来说,用河水炖河鱼,不加任何调料,更是美味。
滨江公园是沿着黑龙江流经小镇的那一段而建。它南北长1000多米。这一段河堤是石头做的,但是1963年以前的这一段河堤不是石头做的。呼玛镇位于黑龙江水道的拐弯处,是这条河的水岸线。因此,在河流的冲击下,发生了水土流失。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3年,呼玛镇被冲走的土地多达4.8公顷。因为当时中苏边界以黑龙江主水道为界,我们河岸沿线的水土流失就意味着陆地面积的减少。为了保护神圣的土地,1963年,国家拨款,呼玛县政府组织施工,修建了这一段河堤。
河岸上停泊着大小不一的船只。最引人注目的是几艘军舰,包括大型炮艇和排列整齐的小型巡逻艇,让人感受到边境的肃穆气氛,也为这片风景如画的河岸增添了一份威武的色彩。在河岸最醒目的地方,矗立着中俄界碑173。它成立于1993年春天。经过中俄两国政府的多次会晤和谈判,前往边境实地勘察,同时经两国政府批准,确定了边界走向,决定设立永久性界碑。两国外交部有关部门派出各自的工作组,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支柱建设。两国的界碑位置都是对应的。在呼玛县371公里长的边境线上,立了21个界碑,这是其中之一。中俄边界和界碑的建立,为两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中俄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标志,表达了两国政府致力于和平与发展、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坚定决心。这个173号界碑有两米多高,有水泥基座。界碑上刻有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国”二字,以及界碑的编号和立碑日期。它已经成为滨江公园里非常引人注目的建筑。外地游客纷纷在界碑前拍照留念。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与庄严的界碑、美丽的界河和身后的俄罗斯群山合影,无疑是在祖国最北端睡觉和旅游的最好纪念品。盛夏,如果你能早起去滨江公园拍日出,那么一定不要忘了从界碑方向拍几张。当太阳从东方俄罗斯的群山中一点点升起,橙红色的阳光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让静静流淌的河水反射出柔和的光。河堤上和公园里的树林也笼罩在晨光中,像一层橘红色的轻纱,阳光将界碑映红,显得格外肃穆。此时,从界碑向东,是俄罗斯的群山,橘红色的旭日,还有闪闪发光的河水。站在界碑前看日出,让人为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到自豪。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让游客感到澎湃和爱国。同样,在祖国沉睡的界碑下看日出,会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爱国,而这对于长期在大陆生活的游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爱国情感体验。
滨江公园不仅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园,还有一些重要的地方,值得一去。河岸上有一栋精致的二层小楼,是呼玛口岸联检大楼。呼玛港于1993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1994年1月被中俄两国政府确认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马诺夫区乌沙科夫港隔黑龙江相望,水路距离仅19公里。年货物吞吐量可达20万吨。港口在明水时期除了水运船运输外,还可以进行冰上汽车运输。口岸联检大楼于2005年底竣工,总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口岸的开通将有效促进这座百年古城的经济发展,使这座封闭的百年古城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百年古城的魅力和风采将通过这里展现给世人。
边防哨所是河岸上另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是一座用水泥和砖砌成的小楼,高40多米,外面是塔形,里面有楼梯。上楼梯到最高一层,是边防战士的执勤观察室。这里有一架高倍军用望远镜,从上面可以俯瞰俄罗斯全境,看到异国情调。在我们哨所的对面,对岸的俄罗斯边防军也有一座瞭望塔,但其建造方法与我们哨所不同,在建筑材料和外观上都有很大差异。在高倍军用望远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俄军哨所里的岗哨,一河之隔的异乡变得近在咫尺。站在高高的岗位上俯瞰近在咫尺的异乡,你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你甚至会感受到这些年来中苏之间不寻常的历史。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的超级大国不复存在,中苏紧张关系被中俄友好合作所取代。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和繁荣,蜿蜒的河流是所有这些变化的历史见证。
望着流淌的河水,缅怀历史的变迁,才能深刻体会“逝者如斯夫”这句话的含义。时间是改变这一切的最不可抗拒的魔杖。就像黑龙江水的不断流逝,就像两岸的山,永恒不变。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矗立在河堤上的边防哨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边防战士。就像这条静静的河,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北疆,守护着美丽的百年古城。
滨江公园不仅是外国游客游览的景点,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盛夏的早晨,河边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的老人和跑步的年轻人。在茂密的树下,在河边的长椅上,你可以看到勤奋的学生,听到他们的读书声。晚上,到处都是游客。因为有河,河边晚上特别凉爽,成了夏天人们消暑的宝地。老人们在公园的室外舞池里随着音乐起舞,而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烧烤摊周围,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和烤河鱼。喜欢钓鱼的人,手里拿着鱼竿在河边静静地钓鱼,鱼儿咬人发出的水花引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直到深夜,滨江公园才恢复了寂静,河水流动的声音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悠远。
风景如画的滨江公园,就像这座百年古城一样,美丽而精致。也许你去过大连的东海公园观光。这是一个依山傍海而建的公园,占地面积巨大。在那里你会体验到大海的豪迈和浩瀚,欣赏到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但是,你总觉得多了点做作,少了点简单自然。呼玛滨江公园虽小,但更古朴自然。在这里,你会真正体验到“不辱使命,只看庭前花开:去留,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或许这就是外国游客对百年古城滨江公园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
来源:呼玛县委县政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