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八老岛是中国海南的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它是古代海南渔民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中国南海的历史文化名岛之一。岛上遗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建筑,包括古代渔民的生活工具、海船模型、石碑和壁画等。岛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热带雨林、海滩、珊瑚礁等,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合村据史料记载,民国三年左右这里有一家名为“三合客栈”的店铺,民国四五年发展成为一个村庄,村名来源于“三合客栈”。
五八老岛位于三合村上游100米处。它由三个互相隔离的沙岛组成。第二个岛是最大的,呈圆形。第一个岛呈8字形,第三个岛最小。在旱季,三个岛屿连接在一起,总面积为1.62平方公里。该岛形成于清朝,当时三河村民吴祥练住在岛上。他们家有九个人。因在国内排名第八,故将该岛命名为吴岛。1969年,这里曾是中苏领土争端的主战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英雄故事。被国务院军委命名为“三河战斗村、坚强堡垒、英雄人民、战斗村”。
汹涌澎湃的黑龙江浩浩荡荡,一波三折。从洛古河源头出发,行驶480公里,来到呼玛县第五个自然村——三合村。
美丽的三河村,北、西、南三面环山。黑龙江在村东由北向南缓缓流过,离村子最近的距离只有10多米。远远望去,小村庄掩映在树下,包裹在片片农田中;头顶的天空是瓦蓝色的,天边的云是白色的,身边的风是温柔的,潮湿空的空气带着浓浓的黑龙江气息沁人心脾。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自然,生活的美好和宁静真的是极致和惊艳。
三合村有78个村民。据史料记载,三合村位于欧普乡西南的黑龙江上。民国三年左右这里有一家叫三和客栈的店,民国四五年发展成村。它的村名来自三河客栈。早年,三台村的人们过着农耕捕鱼的生活,春夏打渔,种庄稼,漫长的冬天打猎;现在三合村的人主要从事农业,春天播种,夏天锄地,秋天收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种植大豆和小麦。
【/h/]三河村真的很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淳朴、自然、宁静之美,还因为它毗邻五八老岛。吴岛的确小有名气,这不仅在于它娇小、美丽、迷人,更在于上世纪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在这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吴岛事件。
五八老岛位于欧普乡三合村上游100米,黑龙江主航道我方一侧,一直是我方领土。它由三个孤立的沙岛组成,第二个岛最大,呈长方形;1号岛紧随其后,呈8字形;3号岛最小,呈圆形:旱季时,三个岛连成一片,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在雨季,1号岛和3号岛都会被淹没,只有2号岛独自生活在河中。该岛形成于清朝初期,当时三合村村民吴祥练居住在岛上。他们家有五口人,在岛上摆酒柜,种地。因在国内排名第八,故将该岛命名为吴岛。1931年,三河村民栾应洲也搬到岛上与吴祥练合伙种田。吴祥练于1934年去世,葬在岛上。1936年,为了抵御苏联的影响,日寇唆使警察将的侄子吴定义、易应洲等农民赶出岛外,迁到三合村,只允许他们在岛上生产,不允许他们在岛上生活。1945年光复后,三河村的居民仍上岛割草、打鱼、拾柴。冬天,我们的河运总是沿着五八老岛的外侧通过。1965年冬天,苏军在五八老岛外侧放了一排圆木墩,用雪埋起来挡住我们的车辆。
1967年7月29日,我们组织了14个人上岛生产。7月30日,苏方派出30多名士兵登岛干预。第二天苏军人数增加到70多人,还出动了炮艇、登陆艇、巡逻艇、自动驳船等10多艘军用船只。苏军中校、少校亲自乘直升机指挥现场,摆出大阵势,对登岛生产人员进行军事威胁,我方人员与之展开说理斗争。苏军也采取以少胜多的方法,用士兵包围我生产人员,限制我人员的生产活动。无论苏方用什么手段,我们都坚持每天上岛生产,苏军的围攻一天天升级:抢夺我们的生产工具,用木杆阻挡我们的人员登岛,把我们的人员推进河里...后来苏方采取了更野蛮的手段,调来了一批训练有素的特种兵。他们用皮带、木棍、弹弓和特制流星锤与登岛我方人员搏斗,造成多人受伤。
1968年,苏方两次派出军用船艇,大批武装士兵登上乌巴老岛。我方人员被迫赤手空拳空与苏军待在一起,直到苏军撤退。那一年,岛上开垦荒地255亩,盖了房子,割了12万斤饲草。1969年3月至5月11日,苏军出动飞机和炮艇侵入我伍巴老岛一带领海和领海,进行侦察挑衅,并设置高音喇叭对我进行反动宣传,恶毒攻击中国政府。1969年5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4名边防官兵,身着崭新的绿色军装,昂首阔步登上五八老岛,执行正常的边防巡逻任务。突然,对岸的苏军藏身点传来挑衅的枪声。一开始苏军只对空开枪。看到我边防部队仍在岛上正常巡逻,他们用口径机枪从卡里洛卡哨所和卡里洛卡夏岛两个方向的多个掩体形成交叉火力,向我边防部队从劳道必须经过的一片开阔地带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弹越来越低,完全阻断了我巡逻官兵前进的道路。下午2时左右,4名巡逻官兵远距离列队,迅速冲过机枪子弹的开阔地带,安全抵达我军在五八老岛的潜伏点。很快,他们继续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由边防站副站长担任负责人。1949年出生、入伍不到3个月的辽宁新战士任久林第二次出发。临走前,他还和知青民兵一一握手,说:“让我们再一次迎接胜利。”
苏军的轻重机枪又疯狂地响了起来。巡逻的官兵在子弹的威胁下进退不得。10分钟后,我们岸上的军民看到巡逻队开始在密集的炮火中向前爬行。不一会儿,第一名队员已经过了第二道防线,进入了一个隐蔽点,可第二名队员刚起身走了几步,只见他跌跌撞撞地倒了下去,再也不动了——这就是任久林同志,他左胸中弹,刚喊了一声“班长”,就壮烈牺牲了。苏联军队开枪打死了我们的边防军,但他们还是不死心。岛上轻重机枪还在碰路口,军用直升机已经侵入我方,盘旋侦察。后来呼玛县革命委员会(现呼玛县人民政府)为在五八老岛保卫祖国领土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青年战士任久林修建了烈士陵园。墓地位于十八站公路上的常绿松林中,墓碑上刻着十几个大字,“在反修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任九霖烈士永垂不朽”。过去的人只能抬头看看任九霖烈士陵园,才会想起枪林弹雨中的英烈。为国捐躯的任九霖同志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据统计,1969年5月12日至9月6日,苏军向我方发射了2160发子弹,单发1363发,共计8191发子弹,最大射击深度约1000米。在中苏五八老岛军事冲突中,我们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耐心,使双方冲突没有进一步升级,双方关系没有进一步恶化。但是我们的忍耐是有限的,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愿意为祖国贡献一切!
五八老岛是一个普通的岛,也是一个英雄的岛。这里有烈士鲜血染红的鲜花,有同胞汗水浇灌的庄稼。它永远属于中国,永远在祖国的怀抱里。
1971年,《泰晤士报》资深记者、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neville maxwell)亲自前往五八老岛进行实地采访,然后客观公正地向国际社会报道了中苏在这一地区的边界冲突。后来在我们边防哨所所在的山上建了麦克斯韦亭,以示纪念。亭子里有题词。全文如下:“麦克斯韦是一名英国记者。1969年,我们与前苏联在吴岛问题上有争议。作为一个和平爱好者,他亲自到我的岗位上进行实地考证。后来,他在国际舆论上公开、公正地报道了吴岛属于中国领土,为我们主持了正义。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他而建的。”
寒来暑往,光阴似箭,四十年风雨稍纵即逝。如今中俄友好,国界划定后,确认五八老岛是中国的领土。娇小、美丽、迷人的五八老岛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五八老岛上种植小麦和大豆的农户有十余户,耕地面积600多亩。
三合村北山上的边防观察哨是北方著名的第一哨,也是欣赏五巴老岛和三合村的最佳地点。爬到垂直高度84米的山顶观察哨,我们的五八老岛就在我们脚下:它看起来安详得像一个熟睡的婴儿,它浓浓的绿色像一个要出嫁的新娘;我们的庄稼即将在岛上成熟,我们的希望即将在岛上收获。浩瀚的黑龙江就在我们眼前流淌。这是一条拥抱大海的河流。自由的海鸥在河上翱翔,那是它们在为和平歌唱;在高倍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河对岸俄罗斯村庄里人们的乡村生活。夕阳下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三河村炊烟袅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
在三河村旅游,游客不仅可以爬上顶岗看五八老岛、赏三河村,还可以乘船游河。这里有游艇、机器人船和舢板。在三合村,游客还可以参观中共呼玛县委第一书记尹正其的墓。1945年11月7日,在呼玛县三河站与国民党组织的土匪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7岁。在三合村旅游,游客还可以游览村外的田园风光——看麦浪翻滚,闻豆花飘香;还可以去水上餐厅品尝美味的河鱼;如果水头合适,300多米的江边沙滩和完善的垂钓设备会让你流连忘返。
去三河村观光,去五八老岛。可以坐火车在塔河站下车,转到美丽神奇的白音那鄂伦春族乡,再转大巴20公里到达此行目的地。这条20公里的山路被称为“三合路”。它将带我们去神圣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汽车在山里走,到处都是图片。苗条的桦树,绿色的樟子松。蒙古栎,划破天空的杨树,挺拔的落叶松,伸手触摸;纯蓝空,云洁白如玉,山峰牵手,万物青翠欲滴,人在其中,如在一幅画中。如果从呼玛坐车到白音那,高速公路里程113公里,会经过樟子松母树林。呼玛县金山林场的蒙古包和抗联战士训练场。国家即将批复的三间房水电站也值得下车。如果从呼玛坐船到三合村,水路距离155公里。途中会经过黑龙江最美的河段——华山风景区。可以弃舟近观,也可以乘船远眺华山半岛美景,仰望华山雄姿。途中还会经过烟雾山,这是黑龙江最奇特的河段,绵延5公里。坐船看烟山,比隔岸观火更近更好。途中还会经过黑龙江最危险的河段——迎门砬子景区。可以亲身感受船经过的惊心动魄,与菩萨菩萨、大圣孔、指路仙人相见。线内景点多,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呼玛县委县政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