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分上下两部分,也称上下院,上院地势平坦,林木茂密,清静优雅,下院建于半山腰,站在下院仰望,它像一幅刺绣精美的挂毯,令人叹为观止。
下院有过厅5间,从过厅中间穿堂而过,首先呈现于眼前的是连接上下院的石阶纽带,顺着石阶而上中途有一座六角小亭,可以进小亭小憩,小亭名叫飞来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彩画:一幅是观音显示真容救一个被歹徒举刀要砍的人;另一幅是观音救一个被野兽伤害的人;再一幅是观音救一个被恶人搬起石头要砸的人,三幅画展现的均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情景。
从飞来亭往上走不多远,紧傍崖壁建有七间房屋,为积佛殿,进殿必须从后殿墙上小门而入,中间一段墙壁上绘有十八罗汉,姿态各异,个性突出。
离开积佛殿,继续拾级而上,路终处便是观音洞上院,上院坐落于一个崖堂之中,殿内主供观音菩萨,造型尽显喇嘛教特色,观音八臂十一面,观音洞后有天然石洞两个,东洞既小又低,据说此洞为观音菩萨显圣之地,故名观音洞,相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康熙年间来此避难,曾在该洞内静坐六年。
观音洞既是观音显圣之地,又为六世达赖避难之所,因此备受世人瞩目,多少年来,该寺一直香火隆盛,香客络绎不绝。
现在观音洞内所供佛像,已被置于玻璃罩内加以保护,成为旅山拜佛者必须瞻仰的圣迹,西洞洞壁塑观音像,在这纯粹的石洞内,石头地上有一名为观音泉的水潭,泉水性柔味甘,不因天旱而枯竭不为雨涝而横溢,很多游客来此不仅开怀畅饮而且还要用此水灌顶洗面。
近年来,观音洞中的圣泉水位略有下降,为保护这一圣泉灵迹,寺僧们已用门窗把观音洞稍加隔离封闭,观音洞可说是收尽山色之美,美丽的故事传说又给它涂上一层神秘诱人的色彩,凡到此的信众游人,莫不登临朝拜。
[图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