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晒太阳,不仅可以享受温暖阳光带来的舒适感,还有利于身体吸收维生素D。适当的晒太阳还可以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预防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在广安晒太阳是非常有益的。不过要注意防晒,尤其是对于敏感肌肤的人来说,避免长时间暴晒。如果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也应做好防暑措施。广安的太阳是个很友好、很温和的伙伴,值得我们经常去接触和享受。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芦苇-蓝樱。词:小璇。曲:邰肇玫。
早上在重庆北站赶9点33的C796,火车晚点十几分钟,11点过才到广安南站。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开工,线路途经四川省广安市境内并设立广安南站。2013年底,广安南站站房及周边配套设施开工建设。2014年6月底,广安南站竣工。8月8日,广安南站随兰渝铁路高南支线(南充东站至高兴站)的开通而投入使用,同时广安南站开通动车组列车。
枣山铺,三六九,今天赶场。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第九乡镇志记载:“下明月鄉市鎮二里三。西溪場,州西五里,卽濃水下流,本宋新明縣舊鎮,今入州,下卽至喜橋,爲往來通衢,多染坊酒作坊,溪產龍頭蝦,巿易惟酒米燭紙,村店十餘,街一道,又十里爲棗山堡,店戶二十餘,均無場期,有一里,西河,大姓潘李蒋何曾。……”
长白毛的豆腐还是第一次见
枣山道班
广安市广安区志(1986-2005)记载:“第一篇建置政区。……第二章政区。……第三节乡(镇、街道)概况.……二、镇。(一)枣山镇。
民国31年(1942年),置枣山乡。民国36年(1947年),枣山乡并入广福乡。1961年,成立枣山人民公社。1966年,枣山人民公社更名为新建人民公社。1971年,复名枣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1992年10月,广安县撤区并乡建镇,枣山、鞍山、广罗乡合并为枣山镇。1994年,调整乡镇建制,广罗从枣山镇析出为独立乡。
枣山镇位于广安区西南部,距市区3公里,东与万盛街道、穿石乡相连,南与广罗乡相依,西与岳池县齐福乡、花板乡毗邻,北与广门乡、广福街道接壤。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拨497米,最低海拔297米。幅员面积32.89平方公里。2005年末,辖20个村、145个村民小组、7863户、288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9人。镇政府驻枣山村。
2005年未,全镇有耕地16863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为主,兼产花卉苗木、蘑菇、脐橙、黄花梨、柚子、柑桔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发展朗德鹅生产与加工。工业以光前集团、永灵汽配厂、华腾线性塑料包装厂为龙头,有县级企业6家、乡镇企业407家、个体工商户471户、商业企业2家。粮食总产量12367吨,蔬菜总产量7100吨,油菜总产量1237吨,水果总产量456吨,产鱼21.5万公斤。建生猪养殖场23个、养殖小区2个、家禽养殖场4个,年出栏生猪3.47万头、家禽54.62万只。劳务创收50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288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4元。全民水库干渠贯穿境内25公里。西溪河流经河西、火山村2公里,建有60米渡槽6处,提灌站7处,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交通发达,是广安市、区重要的交通门户,广(安)南(充)高速公路和广(安)武(胜)、南(充)前(锋)、枣(山)罗(渡)公路穿境而过;有村级公路50公里、便民路20公里。全镇有高、初中各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8所,在校学生5251人。有中心卫生院2所、村卫生站20个,医务人员28人。计划生育率89.53%,人口自然增长率3.8‰。”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八道里志记载:“……州境官道四正幹路,以州城起。……西幹路,自西關外起,五里至西溪,五里至棗山堡,十里至廣門堡仙峯關外,抵岳池界。……陸路至岳池縣六十里。州西出白花山,五里至西溪河,五里棗山堡,十里廣門堡,半里仙峯關,交岳池界,十里舊富流鎮,十里大石橋,二十里至岳池縣城。……”
光绪广安州志地舆志卷二津梁记载:“五福桥,城南六里,为往来通衢,旧有板桥,岁久辄圮,嘉庆三年冬,教匪窜扰,毁于火,十一年,州人集金改建,易板以石,虹梁巩固,行者便之,知州钱国瑞更今名,书记勒石。”
四川省广安县地名录(1988年04月)记载:“四、行政区划和自然村。……广福区概况。
广福区位于广安县西南部,东南临渠江,与对岸的观塘区、华蓥工农区及岳池县的中和区相望,西同岳池县石垭区接壤,北与协兴区及浓洄镇毗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广福、枣山、广门、鞍山、广罗、穿石、化龙、方坪、官盛、前进10个公社,109个大队,983个生产队,30,993户,117,490人,主为汉族。区公所驻五福桥,距县城浓洄镇约3公里。
广福区以区公所驻广福公社得名,始建于1950年,为广安县第二区,区公所驻化龙乡。1953年更为一区,1955年命名为广福区,迁区公所于五福桥,1966年曾改为红旗区,1971年复名广福区至今。
该区除西部广门、鞍山公社部分地为深丘外,其余公社均系浅丘带坝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区最高处为广门公社的望子山,主峰海拔579米,化龙公社的沙湾河口最低,海拔208米。渠江从东南流经广福、官盛、方坪、化龙4个公社,27个大队,长约45公里;西溪河(浓溪河下游部分)、土和河、官溪河也分别从不同方向注入渠江。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约17~17.8℃,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区耕地116,683亩,其中田64,405亩,土52,778亩,属上沙溪庙组的灰棕紫泥土。解放后,兴修水库3座,山平塘508口,石河埝28处,共蓄水237.4万立方米,渡槽46处,长约4,650米。全民水库右干渠、保城渠及其支渠与大小塘堰连成一体,遍布全区,溉灌面积可达90%。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和红苕为主,1980年粮食亩产702斤,比解放初的300斤增长2.34倍。1980年全区粮食总产9,146万斤,人均粮食680斤。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畜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1980年养猪51,593头,户平1.7头;养牛4,192头;鸡41,612只;养蚕2,246张,产茧16.443万斤,产值21.8万元。其它经济作物,如油菜、油桐、黄麻、土烟、甘蔗、海椒、花生、芝麻、生姜、水果等也有很大发展,年产值约380万元。1980年农副业人平经济收入99元。兴办有蓄电池、骨胶、造纸、酒、糖、沙石、砖瓦等乡村企业,并有建筑队和农机站各10个,拥有中拖7台,手拖49台,年产值683.1万元。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均有很大发展,到1980年底止,全区现有广播站11个,电影队10个,区中学1所,公、民办小学117所,附设初中82个班,中小学教师728人,学生23,37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2%,中、西医卫生院10所,医护人员95人,合作医疗站105个,乡村医生158人,计划生育一胎率71.5%,人口自然净增率为9‰。
交通方便,渠江水运常年通航,川鄂、渝(重庆)广(安)及其2条乡村公路贯穿境内;1980年底全区10个公社已有31个大队、115个生产队通电照明。
广福公社概况。
……
广福区,因区公所驻在广福公社得名。
五福桥,原名板桥。清嘉庆十一年,改建为5孔石拱桥,因每孔上刻有‘福’字,故名,系广福区公所,五福大队驻地。
广福公社,因接近广安县城,境内又有五福桥,故名。
周家巷子,解放前周姓乡民在公路两旁建宅成巷,故名。系广福公社驻地。
……
五福大队,原七一大队。现以大队驻在五福桥更为今名。耕地942亩,1520人。
……”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一篇交通。……第一章古道。第一节驿道。……三、南驿道。
自县城南门起,经穿石孔(今穿石乡治所)至罗渡溪入岳池境,沿路可达合川、重庆,在境20公里。路经主要桥梁有板桥。据《广安州新志·津梁志》载,其桥‘下亘石墩,置木板,上覆以屋,复道行空’。嘉庆三年(1798)焚毁后,岁贡陈天申于十一年(1806)募资于旧址上游建成5孔石拱桥,长92米,宽6米,高8.5米,每孔径跨11米,桥面两侧有石栏,石栏两端有石狮。由于桥身刻有5个‘福’字,又称五福桥。至1985年,此驿道从穿石孔至罗渡溪10公里,有些路段尚存。”
广安县志(1994年)记载:“第十二篇交通。……第二章公路汽车站。第一节省道。一、川鄂路县境段。
川鄂路由岳池入境,经广门、浓洄、协兴、悦来、花桥入渠县界。县境段长65.4公里。民国16年,国民革命军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部十一师罗泽洲部驻防广安,设嘉渠马路总局,以县内‘地皮股’、‘租赋股’作资,招标出包修建。当年建成从岳池入境处起至县城(浓洄)10公里,开支银元7万元,命名为广岳马路。次年建成县城至渠县境段55.4公里,开支银元16万元,命名为广渠马路。全线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为晴通雨阻的简易公路。沿路桥梁除五福桥外,均为石台木面便桥。24年,纳入川鄂路并定为省道。26年3~8月,县筑路委员会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征集民工8万人,改弯降坡,加铺碎石,改造桥梁。改建后,为泥结碎石路面,桥梁亦改为永久性石拱桥,开支银元16.4万元。解放后,1954年10~12月,征调沿线农业社代表195人整修。1977年,省交通厅投资510万元,由省交通厅第三工程处第二工程队改建。改建以改弯降坡、加固桥涵、改善排水设施、拓宽路基路面为主,广安养路队承担了沿途桥梁的加宽加固和涵洞的接长工程。改建后,全线路基宽8.5米,行车路面宽6米,其中广门至枣山和县城北岔路口至渠县界段57公里路面还铺上了沥青。1985年6月,省、地交通主管部门决定用国拨粮、棉布折款380.26万元的一部分改建广门至广安渠江大桥段12公里,拟将此段改造成路基宽17米、行车沥青路面宽9米的公路。年底,尚在施工中。
川鄂路县境段共有桥梁12座。其中属大、中型的桥有五福桥、一道桥、二道桥、井溪桥、高桥。高桥位于徐花乡境小河上,初为便桥,民国26年改为多孔石拱桥,由于位置较低,常受洪水威胁,1975年,再次改建为单孔实腹式石拱桥。桥长70米,孔跨40米,桥高13.3米,是县境第二公路大桥。”
有一半是加宽的
西溪河
光绪广安州志卷二舆地志山川记载:“浓水,由治北十里太平桥河西流入渠江,舆地纪胜,发源蓬州,流经绵坝,分二派,南至橡树坝,仍合蓬水,历岳池之龙扶速山,与环水合,又历红岩西溪,至中桥悬崖直下,经志喜桥东入渠江,以环水合流,色常浊,故名浓水,一名西溪水,今按,二水源,一自治北芋河沟,逾撞鱼滩,会萧家溪鹅滩,一自治西兴隆寺,过龙窟坝凤凰洞,至岳池观音桥苟角场,下水浮山红岩桥,通太平桥,汇西溪河,至城南白塔寺侧,入渠江。”
光绪广安州志地舆志卷二津梁记载:“中桥,治南五里。同治庚午大水倾圮,监生龙光宗捐资另修,距旧桥数武,尤坚固,更名致中桥。”
皇图巩固
致
看民国老地图,旧时广安城到明月场、黎梓卫的大路过中桥。
凌云桥
平桥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七关津志记载:“平灘橋,郭南五里,巖字石刻譜宋蒲禮劉坤,於此作流杯池,有石記,舊建石橋後因水泛圮,嘉慶十五年監生蔣德昇捐金補修。”
广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志喜桥,广安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布,广安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立。
志喜桥?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宣统广安州志津梁里没有记载志喜桥,只有至喜桥、平滩桥,志喜桥是平滩桥,抑或志喜桥是至喜桥,怎么回事?
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宣统广安州志里记载的至喜桥,是平桥还是中桥?或者两者都不是,已经消失了,待考。
光绪广安州志地舆志卷二津梁记载:“至喜桥,治南三里,相传建桥时欧阳修自吴入蜀,履险至此途始平,因喜名桥,咸丰间,以中桥倾圮,移建上流,掘土得碑,有至喜桥三字,欧阳公所书也,今尚存,滩盘石上有曲水流觞遗迹,又,石坝中大小穴百余,俗称为犀牛脚痕。”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七关津志记载:“至喜橋,郭南三里,舊志,建橋時宋歐陽修自吳入蜀,履險至此途始平,因喜名橋,咸豐初以中橋傾圮移建上流,掘土得碑有至喜橋三字,歐陽公所書也,今存,又盤灘石上有曲水流觴遺蹟。”
旧时广安城到官溪(官盛)的大路过平桥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一篇交通。……第二章公路汽车站。……第二节县道。……三、广白路。
自县城新南门至白塔仓库,长3公里。民国20年,县城商民投资建成新南门至平桥2公里;1954年国家投资0.32万元建成平桥至白塔仓库1公里。现路基宽7米,泥结碎石路面宽6米,属四等公路。
沿线桥梁有链子桥、平桥等4座永久性石拱桥。平桥原系土桥,位于西溪河上,建于清道光癸未年(1823),为实腹式五孔石拱桥。全长70米,桥面宽6.8米,高10米,桥身中2孔净跨11.8米,其余每孔各11米,桥面两侧石栏上有浮雕古戏4幅,石栏两端各有石狮1对。民国20年改为公路桥。”
蒋陈氏之节孝坊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一节文物。……二、地面文物。……
平桥牌坊位于城南平桥,系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属石结构建筑。坊高12米、宽5米,4柱3孔,3重檐。坊上雕凿的图案中有‘金狮解带’一幅,内容为10只不同形态的石狮嬉戏一条绶带。”
大清道光十六年丙申岁孟夏月建立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三十三列女志记载:“蔣陳氏,蔣德晟妻,年二十六,苦節,道光十一年請旌。”
德醇气正?
??贞风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三十八古迹志记载:“坊表。……蒋陈氏节孝坊,州南平滩口,道光十一年,为蒋德晟之妻建。”
半边寺。广安县文物保护单位,金凤山摩崖造像,广安县人民政府立,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八日公布。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一节文物。……二、地面文物。……
水月观音位于石桥乡,距县城5公里。经考证应为唐末所造。其像凿于渠江边高50余米的金凤岩顶端,龛宽4.8米、高4.4米、深1.4米。龛内观音坐像高2.36米,两旁侍立像高2.2米。坐像侧身正面,头戴宝冠,冠上有坐佛,头后有圆形佛光,胸饰璎珞,肩披巾,下着裙,左脚向右直伸,右脚屈膝,左手抚摩所坐毡中巾台,右手置膝部(已残缺),神情闲静慈祥。坐像后背景为云水和云岩。”
土地公婆好!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大殿,四川省人民政府,二〇〇七年六月一日公布,广安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立。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题兴国寺石壁,明,鲁儒,同知。烟霞深处欲逃禅,歇马逢僧话夙缘。山色倚天开万仞,江声随浪度流年,龙归洞口云初散,月挂松稍鹤未眠,为惜青灯留半榻,令人无任赋归田。
题兴国寺石壁,明,张海,郡守。上方台殿倚睛峦,百转丹梯未易攀,荒径草深寒鹭宿,澄潭云合雨龙还,红尘滚滚浮生界,玉树森森望子山,一段风烟看不尽,马头龙烛落人寰。
题兴国寺石壁,明,潘亨,同知。兹山出天末,盘旋知几重,云埋石路窄,肩舆若难通,亭午至山寺,倒履出远公,风传殿角鼓,云过槛前钟,冯郎已化鹤,有岭当前峰,神仙杳何许,千载留奇踪,下有千尺潭,曲折蟠蛇龙,奔流洒寒雪,十里闻腥风,山空万籁寂,野花铺地红,千云悉何护,诸天咸职供,元猿攀碧柯,白鹤巢苍松,但觉世虑息,倏尔诗兴浓,援峰写长题,词拙不暇工,安得丹业子,与之醉醇醲,便欲谢尘缘,依此金人宫,逍遥天地间,脱略闤闠中,所媿徒碌碌,簪裾亦何容。”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一节文物。……二、地面文物。……
兴国寺大殿,隋造,明重修。位于县城南园内,为木结构庙宇建筑。大殿面向渠江,宽22.7米,进深14.12米,殿顶为单檐歇山式,绿色琉璃正脊,盖筒瓦(正脊和筒瓦部分损坏,现用水泥补上),蟠龙纹瓦当,凤须沟滴。前檐及山面第一间的斗拱均为三抄六铺作斗心造,补间铺作斗拱,在当心间及次间各2朵,两稍间各1朵,共有斗拱42朵(现残缺3朵)。前檐柱内的四椽栿上施瓜柱,瓜柱上施内额,施一层五铺作斗拱,四柱斗拱间斜施枋柱,形成三个藻井。内柱为棱形柱,柱础石礅露出地表0.12米,柱、础间有厚0.08米木隔。当心间内额上,有墨书题记(已模糊不清),瓜柱内额上有墨书‘广安千户守御所武德将军正千户李铭、武略将军副千户吴源史’字样。”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二节名胜。……四、南园。
位于城南今新平路,民国20~24年杨森部驻县时建。园正面临渠江,以高2.5米的两石柱为门,石柱上端一阴刻‘南’字,一阴刻‘园’字。入园处左侧为网球场,右侧为篮球场,与此相邻的是兴国寺和“飞来佛”阁,寺内有大佛三尊,阁内有石佛一尊。其后斜坡上为一片树林,林中有凉亭和花台,斜坡岩崖上刻有县人王制书‘江城如画’四个大字。今仅兴国寺和网球场尚存。”
左边龙门渡,右边半岛嘴是新街。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七关津志记载:“渡屬州境者皆因渠江而設以地異而别名綜計州東渡五州南渡十州北渡九小溪之渡二凡渡二十六。龍門渡通志州東門外岳鄰必由之通渡監生蔣仲瀚捐貲造義渡船以濟往來便之舊志十六景曰龍門曉渡。……洄水渡通志州南。……””
舆地广记卷第三十一梓州路记载:“同下州廣安軍春秋戰國爲巴地秦二漢屬巴郡晉屬巴西郡後屬宕渠郡宋齊屬巴渠郡西魏屬流江宕渠墊江三郡隋屬宕渠巴西涪陵三郡唐屬渠果合三州皇朝開寶二年置廣安軍今縣三。
中渠江縣本始安縣宋置屬巴郡西魏屬流江郡隋開皇十八年改曰賨城屬宕渠郡巴夷謂貨布曰賨故謂之賨人唐武德元年曰始安屬渠州天寶元年改曰渠江皇朝開寶二年來屬有富靈山渠江。
緊岳池縣萬嵗通天二年析南充相如置屬果州皇朝開寶二年來屬有安岳山岳池水。
中新明縣唐武德三年析石鏡置屬合州皇朝開寶二年來屬有龍池山嘉陵江。”
嘉庆广安州志卷六艺文诗赋记载:“秀屏积翠,豫章,吴中龙。秀屏绵亘冠群山,官署高临拱翠间,野鸟声随琴韵逸,岩花片落讼庭间,云横树色连天绿,雨长苔钱匝地斑。四望晓烟笼部屋,泰和景象足怡颜。”
文凤街城墙
光绪广安州志地舆志卷二记载:“城池(街道附)
城郭沟池,《周礼》备纪。是崇是浚,金汤顺轨。州镇历代,壁森堑垒。军治大良,余公实徙。保障万家,修凿继理。东枕屏山,南环洄水。雉堞排空,狼烟靖鄙。警备后来,勿忘经始。志城池。
广安自前汉时,故城不可考,后汉置賨城县,在今治北十二里(有双石阙,故址尚存)。梁普通中,置始安县。隋开皇时,改賨城。大业中,始自故城移于今理。唐复曰始安,又分置丰乐县城。天宝元年,改賨城曰渠江,在今治东北一里许。宋置广安军,治渠江,规模较大。淳祐中,余玠徙城大良坪,为军治所,后改宁西军。元至元中,始还旧治,废军为府城。至元末之乱,城垣尽圮。明初定制为州,犹树木为栅,倚山为墙。成化间,刺史曾瑀、许仁,同知秦升始议筑城,约故城规模而小之,西北倚山,东南临江(《寰宇记》:「东枕大溪,南临渠水。」),甃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围六里、计一千八十丈。门东曰柔安,南曰镇安,西曰清安,北曰宁安,并小西门、小北门为六。经兵燹水潦,皆随时修葺。
国朝雍正年间,知州曹蕴锦建城楼四。乾隆十八年,知州胡观海因水患补修西南隅城,为新南门,并建城楼。二十五年,渠水泛涨,门楼俱圮,知州陈圣敬重加修葺,增高城楼,犹未一律坚固。三十年,知州陆良瑜引江南各省捐修事例,劝谕士民捐资重建、西北依山,高一丈六尺,东南枕水,高一丈七尺。三十五年,渠水泛滥,城垣间有圮者,随时修补。五十一年,知州阮和更筹修补,始臻完善。并闭塞小北门,建城楼五,设炮台四,另额其门东曰发育,南曰正祥,西南曰保合,北曰拱宸。又于城内三圣庙(即今会府)前凿池,深二丈,阔十丈,蓄水备火灾,中建拱桥三洞。嘉庆十三年,河水大涨,城垣倾五处,知州赵来震劝谕士民捐资修砌,周围加高五尺。道光二十七年,大水如嘉庆时,城垣卒无圮者。
咸丰十年,北门城垣以日久倾塌丈余,西门山后一带亦间倾裂,知州王兆僖拨本地筹防经费,督工经始北城,并添设炮台三座。工方半,适贼烽渐逼,仅将西门粗完。十一年六月,知州武尚仁以贼既远扬,宜及时兴工,豫备不虞,乃于七八月倍工修复,秀屏山内外城根一律完缮告成。同治元年,知州沈宝昌以小北门左城基湫隘,上年守陴居民多冒雨立泥淖中,因命工加砌,约长数丈,甃以石墁。八月,秋雨积旬,北门城垣忽开裂,约广丈余,袤七八丈,并东、南两门亦间有圮处,乃集州人士大加修筑,以次完缮。二年六月,大雨,山水骤发,小北门右倒塌二十余丈,复议拨筹防费,于七月动工,次年四月告竣。城上添修戍楼一座,城下仍为水门,并掘长濠绕护,城根内凿方池,每山涨至,则濠受之,溢则池引之,由小溪入河,自是无山流冲激患。四年五月内,大雨连绵,城垣浸灌冲塌者两处,一北门城右,一秀屏山左,共计四五十丈。知州溎溥偕董事量工计费,先出各项羡耗支修,次年筹款蒇事。五年五月,紫金山下城垣外墙复倒塌二丈有奇,幸城身未坏,亦并补修。六月初九夜,大雨倾注,小北门右内墙及西门右内外墙同时倾塌各数丈,前董事议以西门城垣择附近绅士经修结报。前四处所修城工及西门城工皆以六年七月陆续完缮存案。自兴役以来,登冯之声日闻,经费至六千余金,方意殚力数年,一劳永逸,七年六月内,西门所修城垣因天雨复坍塌十余丈,知州溎溥以西城之役仅及一载,遽行倾圮,该经理、首事工匠、保人等均属咎无可辞,着落赔修。八年,知州裘嗣锦到任,以城垣重大,乃谕经理护城田董事设法复修。八月内,北门左面城垣塌裂各丈余。九年,知州刘自珍方议补修。九月内,挨次复裂丈余。至同治十年,知州恒裕始鸠工缮修,至今内固如初。”
上萃屏公园
嘉庆广安州志卷六艺文诗赋记载:“暇日登秀屏山亭,明,赵兴治。石壁孤悬万丈梯,秀屏森耸逼云霓,几多苍藓埋佳咏,无限青萝护小溪,霄汉阁前甘雨足,紫金山畔野云低,浮萍踪迹原无定,独坐秋风意惨悽。”
嘉庆广安州志卷六艺文诗赋记载:“鹤岭晴岚,豫章,吴中龙。驻鹤人升不记年,空遗岭木罩晴烟,远村竹树明霞外,隔岸楼台返照前,石径云横迷鸟道,笔峰剑立锁文渊,旧传胜事同飞舄,岚动犹疑影复翩。”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明,杨瞻,御史。……篆水呈祥。图书出河洛,不知有灵水,神篆浮中流,何物乃能尔,石谷献嘉祥,乾坤洩妙理,惟愿江心字,年年常如此。”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明,杨瞻,御史。……龙门晓度。万丈渠江门,汹涛日夜泻,纵有飞渡舟,讵无轻篙假,旭日东方升,欵乃顺流下,试问摇橹翁,谁是知津者。”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明,杨瞻,御史。……鹤岭晴岚。昔人骑鹤升,高山拥瑞霭,鹤翔王母池,空遗朝霞在,雨余清光溜,不知更几代,丹成世何益,达士徒感慨。”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明,杨瞻,御史。秀屏积翠。好山献翠屏,黛苍阅世代,四时任推迁,颜色依然在,菁葱发不开,鬱鬱可人爱,轻风吹散云,青光何曾晦。”
天开喜傍寿世福民
前锋区文物保护单位,慈筠岩摩崖造题刻,前锋区人民政府2020年11月20日公布,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0年11月27日立。
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奎阁码头遗址,广安市人民政府2020年12月31日公布,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1月7日立。
观音岩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一节文物。……二、地面文物。……
文笔星塔坐落于渠江东岸白鹤山上,矗立如笔,与县城隔江对峙,为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安丙在公元1201~1207年间造。塔高约10米,计14层,为密檐式石结构建筑。塔上层镌有‘舍利’、‘佛方’四字。”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三十八古迹志记载:“浮圖。……文筆星,州東白鶴山上,宋安少師丙建,有塔矗立如筆,爲一郡名勝之冠,康熙初里人張玉齡有記。”
前锋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笔星塔,广安县人民政府1991年10月3日公布,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0年11月27日立。
嘉庆广安州志卷一古迹记载:“文笔星,文庙向山鹤岭上,宋安丙建塔。”
1989年10月,开工建设广安四九滩电站,装机容量3×8500千瓦。第一台机组于1991年12月发电。1995年6月30日,四九滩电站通过省级验收,正式交付使用,总投资1.3亿元。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三十八古迹志记载:“四九滩,州东北,绵亘数里,俗呼三十六滩,舟楫往来恒多戒心。”
广安市志1993-2005记载:“第八章城市园林绿化与管理。第一节园林建设。一、新建园林公园。……(五)奎阁公园。奎阁位于渠江东岸半岛,与渠江公园、兴国寺隔江相望,以山顶奎阁塔为名。1999年,《奎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奎阁公园、生态林地形成绿地主轴,以生态林为中心向外延伸。建园工作由广安区建设局承担,2004年竣工。该园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其中,宜绿地1.9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78.75%。乔木类有雪松、广玉兰、黄桷树、小叶榕、香樟等植物;灌木类有毛叶丁香、红继木、杜鹃、腊梅等植物;草本类有三叶草、麦冬、吊兰等植物。”
广安县志(1994年10月)记载:“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九章文物名胜。……第二节名胜。……八、萃屏公园位于城西秀屏山上(亦称萃屏山),计划占地约180亩。清末明初,此山腰小道旁有一棵苍劲的黄葛树,树根交错、虬枝旁逸、浓荫覆盖。树旁有一钟楼,楼顶悬有一‘宋神宗年间铸’字样的巨钟。山顶树木茂密,苍松古柏,巍然挺拔,是县城民众常到之所。
1982年,县委、县政府鉴于古树、钟楼在民国后期毁损和当时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之后的需要,决定在此修建公园。并恭请邓小平题写园名。年底,邓小平应请横书‘萃屏公园’四字。1983年,开始动工兴建。1985年,一隅初成。这一隅之内有六角亭、三角亭、桥、池、茶室、儿童游乐场,有长廊、环山公路和若干人行石梯、石板道,有新植香樟、银桦、柳杉、垂柳等常绿和速生树7000余株,有新刻于石壁之上的马识途特撰的对联和任白戈赞诗,其诗云:‘广安山水秀,翠屏第一流。竹木重重翠,园林处处幽。群芳竞吐艳,百鸟争歌讴。游人叹观止,不分春夏秋。’”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四山川志记载:“紫金山,治城北,上建玉皇觀,門額紫金山三字,相傳爲破山和尙書,其下明尙書王德完故宅,曰紫金園,有完五子瑊墓在焉。”
嘉庆广安州志卷六艺文诗赋记载:“賨城,何志熙,宪使。欲说賨城好,先夸万物妍,金羹收稻后,红腊落梅前,照座梨偏紫,堆盘荔更鲜,雪藤尤易产,应不数花笺。”
乾隆广安州志卷之十三艺文诗赋记载:“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明,杨瞻,御史。……猊峰神宇。猊峰虽有神,听民民自治,不知听于民,急急惟有媚,视民如土芥,缓急非其事,试看祸福来,何一非自致。”
宣统广安州新志卷六岩险志记载:“安居城,州治後山形勢高聋東峙大維山左枕望仙臺西扼仙洞北控葫蘆嘴爲州之最要保障嘉慶二年知州阮和勸捐修築咸豐十年知州王兆僖重修添設營房聽事哨樓制甚宏鉅歲貢蒲崧榮有碑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