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一半在历史书中,一半正在上演"。这个描述是对平遥这座千年古都的真实写照,它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的艺术表演舞台。平遥古城保留了古代中国城市的风貌和生活方式,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其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电影制作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前言
常言道:“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
山西平遥被称为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在晋中的数座城池中,军事重镇平遥在明朝时建起高墙,护佑城内商业蓬勃发展。在清末,这里又华丽转型成为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
可贵的是,这座城池从城墙到街道布局再到城中的建筑,不论具衙,寺庙、民居、票号和镖局,基本都保留了明清时的样貌。而且,这座古城仍然有当地人在生活,是一座正在大众们面前上映的古城。
接着这次周末的时间我打算去好好认识一下这座古城,当我真的走在了古城的墨砖青石板上,走在一片青墙灰瓦中,所有印象里对平遥的一切才鲜活了起来。仿佛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真的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行程安排
Day1:抵达平遥→县衙→古城墙→文庙→城隍庙→日升昌票号
Day2:中国镖局→协同庆票号→马家大院
Day3:又见平遥→返程
Day1—县衙
为了更好的了解古城的,我请了一个导游带我畅玩平遥,不想错过关于这座城的一点一滴,给自己留下遗憾。首先走进县衙映入眼帘的就是县衙的大门,横匾上书“平遥县署”,门口左手边摆放一面鼓,是过去鸣冤时敲击所用。
走进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院子两边各有6间看上去像窑洞的房间,据说是当年政府收取赋税钱粮的地方
院落的尽头就是进入县衙大门后要过的第二道门——仪门。仪门是县衙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
亲民堂,也是人们口中的大堂,是过去县太爷审理案件的地方,也是整个县衙中最有威严的地方,现在在这里也会有县太爷升堂审案的表演
县衙里面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县衙中最后一座建筑——大仙楼。大仙楼是供奉狐仙的地方,当然此处珍放着县太爷的官印。县太爷在这里,祈求得到大仙保佑,官运亨通,平安无事。
同时在县衙内还有清代的监狱,关押犯人的地方还有许多刑具,但是有点阴森,我也就随意看了几眼。
第二站—古城墙
悠闲地漫步在近6米宽的墙顶,城墙之上-600多年的风雨洗涤,一块块墙砖青光锃亮,一座座城楼敌楼角楼飞檐凌空,霸气侧漏、雄风依在;城墙之下-周边远不及城中心的喧闹繁华,一条条街巷纵横交错,一座座民宅简朴粗犷,炊烟袅袅、衣衫飘飘…穿越的感觉
走上城墙后很容易看到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它是用来肯定是保护城墙的。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机,守城的土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使得城墙脚下变成防御的死角,为改变这种劣势,在墩台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射击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防卫能力
在城墙上绕行一周,基本把平遥浏览了一遍。但如此浮光掠影的追溯,充其量也不过是隔靴搔痒,没有人敢说在城墙上就读懂了平遥。我并不祈求读懂脚下的一砖一瓦,只想来看一看,在城墙的垛口听听历史吹来的风。
第三站—文庙
平遥文庙供奉的是文曲星,文庙是闻名遐迩的平遥一中旧址,平遥一中那可是有悠久历史的一所中学,高材生无数,因此也引得游人纷纷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许愿,这里还有鲤鱼跳龙门。
不过我有兴趣的是经楼里面收藏的那张全国唯一的状元试卷,据说我国曾经产生过700多个状元,但是这些试卷都被历代官员密藏收归国库,至今下落不明。
第四站—城隍庙
文庙走出来一两分钟就是城隍庙了。
城隍庙的中心是城隍正殿,由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
传统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泥塑、壁画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颇有情趣。
第五站—日升昌票号
一直往前走来到了票号中厅,面阔也是三间,是汇兑业务具体办理的重要场所,整个院落布局考究,格式别致,亲眼见到日昇昌以后,就不能不对其建筑风格也产生赞叹!
Day2—中国镖局
镖局押镖有“三宝”:镖旗、镖箱、镖车。镖车通常都是单轮的,方便在颠簸不平的山路里转弯和行走。镖车的两侧都插着镖旗,有些盗贼看到是大镖局所护的镖也就不敢来劫取了。
这个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完全是新的知识,但是可能对于当时的镖师来说他们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对于我们参观者来说,是以前从镖局有关的电视剧里了解不到的内容,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
第七站—协同庆票号
协同庆地下金库,金银珠宝遍布在这壁垒森严的地下世界,在平遥一般的票号金库都是地窖式的,只有协同庆一家是地下窑洞式,已经很接近现代银行的金库了,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先进的理念。
好多金子啊,虽然都是假的但仍可以想象当年平遥票号庞大的资金量。金山、银山,真教人看花了眼。这个超大号的金元宝叫“没奈何”意思是说哪怕有贼人闯进金库,也搬不走,无可奈何,只能放弃。
第八站—马家大院
以前的人非常讲究风水。马家大院的院中,都有这么一口盛满水的大缸,从风水上讲是聚财用的,水代表了“财气”。可它最大的功用是救火用的,不叫“缸”,而叫“海”。
Day3—又见平遥
王潮歌导演通过这一震撼心灵的故事表现了平遥人的仁义精神和国人对于血脉传承的重视,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
第一次看这种室内情景剧,完全不同于印象系列演出那种以山水为背景的剧场式观看方式。《又见平遥》带领着每一位观众走进了场景里面,走近演员身边,零距离的参与到演出里,除了观看甚至可以跟商铺里的演员进行互动。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次穿越。
我都吃了什么
尤其是洪武记的沁州黄米凉糕让我现在都想再吃一口口感清清凉凉再蘸着桂花香的蘸料就很有嚼劲
第一家洪武记饭店
在这里,在平遥的晋菜几乎都可以吃到!我们点了五道菜,最有名的老陈醋焖牛肉、沁州黄米凉糕、香醋鸡蛋、石头饼孜然肉片、老陈醋焖牛肉都是来了必点的菜。不得不说他们家的上菜速度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刚点完菜没一会菜都来了。
第二家梁先森酸奶
从洪武记出来后走几步的路程就到了十年老店梁先森,真的打卡拍照超级出片的,沙棘酸奶至今让我记忆尤深,沙棘的果肉还在酸奶里包裹着,一口下去酸奶的清甜和沙棘酸爽都结合在一起了,
坐在店里听着音乐,吃着沙棘炒酸奶,撸着猫真的好幸福呀~
老板小哥哥真的特别亲切,悉心讲解,耐心推荐,酸奶都是自制的,还会非常细心地问你的口味,不合适会重新帮你调,服务杠杠的~
第三家董记炒碗托
平遥碗托非常有特色,是平遥人最喜爱的早点之一。在我们还没有进去的时候就已经闻到了那香味扑鼻的炒碗托的味道。这师傅炒的真是一个字:绝!
牛肉烤肠炒碗托已为平遥美食一绝,是美食更是平遥人的情怀,份量多价钱还实惠,到了平遥一定要尝尝颇具特色的炒碗托。要吃一碗炒碗托的,就必要配上一碗醪糟汤喝,是用来解腻的哦。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些独特美食故事,除了本地人可能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平遥人对炒碗托的热爱,大概就是湖南人对米粉的爱,重庆人必须吃辣一样。看着这些即使排队也要吃的本地人,没吃过炒碗托的人理解不了这种热爱。
第四家老赵家山西铜火锅
老赵家的铜火锅和冬天是绝配啊,而且铜火锅是山西人过年饭桌上必备的,锅子里堆着满到要溢出来的烧肉、丸子、酥肉,下面还藏着巨甜的红薯
烧烤:有荤有素,麻辣而且很入味,趁热吃外酥里嫩,各种配料拌匀后真的一绝,麻辣过瘾
我都住在哪里了
裕成源客栈
谁能想想象平遥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竟是这般美景?如果不说,恐怕真的没人信,都会以为是那个景点的地方,走进裕成源的门槛时,顿时便觉得进入了另一番天地,恍若走入画中,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走进门槛时发现是一个二进院的四合院,通向最后还有另一番景象,青砖瓦和奇石绿植,不远处茶器小憩,让我真的是爱不释手,幽静的庭院让人感到十分的惬意,不仅可以欣赏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更能感受到这里的人文特色。
预订的是他们家的特色房间窑洞房,不要看房间的陈列复古,但是他们家的床褥还是很舒适的,配备的设施也是非常的全面,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穿着古装来到这个院子,就好像是穿越一样,体验感十足呀!
无意间发现的免费博物馆
行走在明清步行街上,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大大小小的店铺中陈列着的工艺品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赏,也吸引了同样身为游客的我,走进店里才发现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珍贵技艺——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州漆器、扬州漆器、成都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漆器。
说起非遗,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太了解,或者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其实作为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优秀代表,非遗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你吃的一碗面,碗里的一块肉,他都有可能和非遗有关。山西作为非遗大省,千年以来,数以万计的优秀非遗历久弥新,用强大的生命力向一代又一代后人展示着山西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平遥推光漆所用生漆来自中国特有的一种漆树的汁液,制作漆树的抛光过程完全是用手掌推出来的,故名推光漆。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是山西平遥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
因为工艺高、寓意好,当地出嫁的闺女都有一套像样的漆器家具做嫁妆呢,这一风俗习惯也延续了下来,另外现有品种还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