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广州作为中共重要的革命城市,其红色历史遗迹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参观纪念馆和历史遗址,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广州的红色历史遗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对于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红色史迹的回响
广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党、团组织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孙中山长期进行革命活动的大本营。广州的红色史迹,有许多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写照。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固定陈列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春园故事——中共中央在春园》。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这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来广州几十年,我一直生活在广州东山区。后来东山区合并到越秀区了,一直甚为可惜。
好多年没去东山了,今天(11月8日)为了去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一路步行。
在东山口地铁站过地下隧道,没想到墙上的装饰画很有特点。
再到东百附近,拍下以前很熟悉的街道,现在真是旧貌变新颜。
进入恤孤院路,见到一栋洋楼,上写逵园1922,才知道它建于1922年,是一座由美国华侨马灼文建造的洋楼,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以前,庭院里种植了不少蒲葵树,郁郁葱葱,故又称“葵园”。现在已经变身为艺术馆,据说虽经岁月洗礼,但木质楼梯、扶手纹理仍然清晰可辨,拼花阶砖仍旧光洁亮泽。逵园之所以闻名,在于它有一位了不起的“邻居”——中共三大会址。
我应该是第一个走进纪念馆的游客,现场扫码预约时还有一个选项:是否党员,我勾了“否”,惭愧。
在广州住了几十年,真不知道中共三大是在广州召开的,再次惭愧。
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矗立着一方深红色石碑,上面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字样。石碑下方,透过厚厚的玻璃板,可见一些陈旧的地砖墙基。这就是中共三大会址的建筑遗迹。默默注视遗址,仿佛有穿越时空、遇见前贤的奇妙感觉。
中共三大会址门口的花花很貌美,有一种小红果也很出片。
想起我们受过的教育中那句常说的话:鲜花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
右侧有党旗和入党誓词。
序厅浮雕《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左侧又是一幅入党誓词。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线长度约320米,展出的文物展品为108件/套,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聚焦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突显关键人物,挖掘历史细节,全面生动准确地展现中共三大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展览力求讲好中共三大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上下求索——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凝聚共识——中共三大的召开;
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理想之光——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三大代表”。
分别叙述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代表理想的升华。综合运用照片、图表、油画、文物、雕塑、立体场景等多种形式以及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新手段,为参观者(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互动式、沉浸式的学习教育平台。
第四部分的“理想之光”,讲了18个逐梦故事。
在中共三大代表中,有18人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征程中,他们将短暂的生命定格在最灿烂的年华,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铸就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展览中的《逐梦者》,走进历史的回响,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体悟他们的理想与信仰。
回顾一下三大召开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为了开好这次大会,1923年5月中共中央迁驻广州。李大钊、蔡和森、邓中夏等人赶在中共三大召开前夕,陆续来到广州。
目前还没有发现大会代表的完整名单,但根据大会选举时的最高得票情况看,至少有4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8岁。参会的有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同时也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
这些代表大多是中国共产党各地方的区委书记和工运负责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
因为这次会议,年轻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广州。从1922年下半年到1923年初,毛泽东先后在湖南领导发动了一系列大罢工,掀起了湖南工人运动。在完成了湖南的革命工作后,毛泽东辗转上海,与国际代表马林一同乘船来到广州,下榻在会址附近位于新河浦路的春园。
一口湖南乡音的毛泽东衣着简朴,一身上下穿的是湖南土蓝布做的长袖长衫,脚踩一双黑布鞋。
此次会议对毛泽东来说,意义重大。当时他已成为地方革命工作的领导,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央局秘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层。这一年,他刚好30岁。
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代表湘区作工作报告。他根据自己从事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农民问题,强调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并被大会指派主持《农民问题决议案》的起草工作。
中共三大会议选出9名中央执行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
馆藏陈品丰富多样。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全息影像启动后,装置内雕塑场景,变身播放影片。
例如,在一楼展厅,巨幅的“20世纪30年代广州东山一带航拍照”吸引不少观众的眼球。
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广州东山一带的鸟瞰图片被放大在展板上。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会址房屋,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从鸟瞰照片中可清晰看到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部长谭延闿的公馆简园等建筑。
右下角设有“今昔东山”互动体验,点击屏幕上对应位置,可重现历史建筑的旧貌;动手涂抹则会展现该位置如今的新貌。
二楼展厅打造了全息影像沉浸式场景《共识·1923》,在中共三大会址的模拟建筑中,采用三折幕虚实结合全息影像技术,配合艺术人物雕塑,再现了当年代表们在大会上思想交锋、激烈讨论,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的情景。在参观到大会闭幕时奏唱《国际歌》部分时,拿起复古电话的“听筒”,点击旁边屏幕上的选项,可以收听国语、童声、法语、俄语四个版本的《国际歌》。
三大会议场景还原。
浮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在这里,你可以重温入党誓词,在不同时代,党员们都有一样的誓言,对党和人民都有一样的承诺和保证,只是还有多少党员记得入党誓词,又有多少党员能按宣誓誓词那样去做?我不是党员,不敢乱加评判。
展览还同步优化了展览布局和参观线路,将展览的空间从室内延至室外,同时串联起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党从创建时期转入大革命时期。这次会议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众多年轻的共产党人,正在这次会议上对中国革命发展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并在此后引导着工人、农民、学生等大众,让革命如滚滚洪流一般席卷中国大地。
希望现在的共产党人和当年的共产党人一样,初心不改,为了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带领人民走向国富民强更辉煌的未来。(2900图5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