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仆仆丝路行》一文描述了作者在兰州的生活和旅行经历。文章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兰州独特的魅力。
我一路风尘仆仆
追随你的足迹
寻找你的传奇
你是否
读懂我的远行?
凡有期待,必有启程。
河西走廊,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千年的传奇与神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2023年10月6日,我们踏上旅程,一路向西。
火车上的时光是我最珍爱的旅行片段。在这里,你可以泡茶、看书、听音乐、看风景、遐想发呆.....。
风尘仆仆,一杯香茶在手,那熟悉的味道,便是一份安心,一份慰藉。
这里的空间看似有限,却给了我无限自由的心境。
***
第一站:兰州——与黄河共舞,安居乐业。
2023.10.07
“马踏飞燕”高高地矗立在兰州站的广场中。虽然是故地重游,但总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乘上的士,师傅问:“来旅游的吧?”。答:“嗯,是的”。然后他很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兰州是全国最宜居的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
太可爱了,这让我想起了5年前去蓬莱的情景,在公交车上和一位大叔聊,他也非常自豪地对我们说,蓬莱是全国最宜居的城市,四季分明,空气清新……。
我想,中华文明的传奇,或许正是源于这种最普通的人们对故土最朴素的热爱和自豪吧。
满城尽是牛肉面,一面功成一座城。来兰州,第一餐当然是兰州拉面。
而兰州本地人会发自肺腑地向你纠正,在兰州,真不叫“兰州拉面”,应该叫“兰州牛肉面”。
现在兰州牛肉面有改进了,要微辣的,来的真是微辣的。而每个餐桌上都放着一罐辣酱,随客人自由调配。不像9年前,不管你如何强调要微辣的,每家面馆都“固执”地保持那种一勺面汤都辣得让你无法入口的“正宗”。
美食是最有烟火气的地域招牌。一碗牛肉面,色清味浓,热气腾腾,直叫人沉醉在那飘浮的香气里。
***
午后的兰州气候确实不错,我们沿着河岸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黄河母亲雕塑,她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春夏秋冬,风霜不改,她的微笑已然凝固成永恒。
号称“水车之都”的兰州,当然要有水车园。还记得那篇《爸爸去哪儿民间版》游记里的段续吗?
水车滚滚向前,我要勇往直前。
除了这一生,我们又没有别的时间,让我们跨越山海,好好善待这一生。
中山桥,其不同寻常的身世,已经成为兰州市一个闪闪发光的地标,再也没有哪座桥能够超越它的价值。
黄河水亘古不歇穿城而过,汹涌澎湃间孕育了侠义的兰州儿女,这里有兰州人骨子里对黄河的信仰与执念。
背起行囊,看世界,也找自己。时光随河水而过,管他跌宕起伏,我自有内心平静。
黄河边上有兰州人的情怀,在岸边,沏上一壶甘甜清香的"三炮台"茶,听着人们谈天说地,河风拂面,心怀若空。
当回过神来,转身面对黄河时,才发现夕阳下那片宽阔的水面正闪着金子似的光,身后的铁桥被温暖的气息笼罩了起来。
金光席卷河面,在我们的眼睛里绚烂斑斓。
***
晚餐我们没有选择游客聚集的正宁路夜市,而是去“老兰州”风味更为纯粹的南关夜市。
令人惊喜的是,经典到被"山寨"了无数版本的大胡子马爷牛奶鸡蛋醪糟,也从正宁路搬到了这里。
用来证明其“正版”的照片、证书。
秋日的夜晚,温热的牛奶鸡蛋醪糟和灰豆子直击胃底。
***
2023.10.08
每到一个城市都很喜欢在它的街区穿行,旅行中那些有趣的故事与回忆,往往就是隐藏在平淡行走间的细节中。今天,我们的足迹将遍布兰州的大街小巷。
整个城市整洁干净,这个与黄河共舞的城市,人民安居乐业,充满活力。
我认为阿惠是发现美食的高手。在酒泉路逛着逛着,她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很多本地人在一家店铺前买着大袋小袋的,上前一看,哇,品种繁多的早餐糕点。
于是,我们享受到了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枣糕……松软细腻的枣糕,似乎总有一种暖暖的力量,让我们的味蕾铭记。
张掖路,仿佛上海滩的南京路,又仿佛北京热闹的王府井,但风格却迥然不同,是一种异曲同工的繁华。
根据历史遗存,这条路是宋代兰州城的东西主通道。
这种历史韵味的美,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但能形成自己的独特。在张掖路逛着逛着,忽然就遇见了城隍庙……遇见了大众巷……
让人惊奇的是,这座兰州府城隍庙的城隍爷,是全国唯一有名有姓的,他的名字是:纪信。
城隍庙里古朴清闲,喜欢镜头里的每个瞬间。
而大众巷虽然已今非昔比,但依然优雅如故,有点静而不争远是非之气势。
突然想,我们的人生有如小巷的历程,即便时间在晚上犁满辙印,不再年轻的我们,能否岁月更迭而忆念不息,心中仍装着那个“仗剑走天涯的少年”?
当时间汹涌的奔过我们的生命,当曾经的过往都已云淡风轻时,我们是否能留下一丝痕迹,用来证明我们曾来过,并且不虚此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