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仆仆丝路行》是作者张爱玲的一部小说。文章以穿越丝绸之路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在西域的经历和感受。文章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了丝绸之路的魅力和魅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丝绸之路的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上人们的辛勤付出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我一路风尘仆仆
追随你的足迹
寻找你的传奇
你是否
读懂我的远行?
第三站:嘉峪关——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2023.10.10
搜索嘉峪关美食,竟然是烤肉。那就直奔富强市场,找小党——嘉峪关烤肉。
烧烤的江湖,肉是永远的主角,每一刻都直击味蕾。
沙葱炒蛋。来自戈壁滩的沙葱,生长环境恶劣,形似松针,长得颇有几分傲骨,而吃到嘴里却又带着几分柔情,让人印象深刻。
再配上一杯杏皮水,解腻解辣,酸甜爽口。
***
回到住地,暮色已临,早早休息,期待明天的天下第一雄关。
2023.10.11
第二天清晨,离嘉峪关关城开放还有一段时间,正好继续我们的地摊文化探寻之旅。
我们一直对地摊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试想想,几百甚至几千年时间它都能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说明它非常合当地人的口味,而且肯定真材实料。这种美食怎能错过?!
寻找过程中的期待,发现时的激动,品尝后的满足,都让我们乐此不疲。
而盛赞美食则能打开老板的话匣子。你吃出来了这种糖油糕是用什么做的吗?不是糯米,也不是面粉,而是土豆泥!要如何如何才能使它在油锅里不化开,保持成型,如何如何才能达到外面一层薄薄的脆酥而里面保持土豆的原香……啊啊,连“秘技”都告诉你了。
***
我们在嘉峪关关城开放时准时到达。
一侧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一侧是坚不可摧的黑山,凌烈寒风中,嘉峪关高高耸立在蓝天下,以亘古不变的信念,守候在这黄沙漫漫,一望无际的戈壁之上。
嘉峪关从来就不是一个拍照打卡,浏览建筑的地方,它是一个充满悲壮历史而又令每个中华儿女自豪的地方。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站在关城前,一阵感动涌入心头。这句穿透历史,掷地有声的话语仿佛在空中飘荡,一直向深远处延伸,直至整个华夏上空。
我想,所谓的多见世面,是只有你真的见过之后才能有所感悟的。
这里的每一寸都是祖辈英雄为我们打下的,珍惜现在每一个你能到达的远方吧。
站在流年断隙中的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磅礴厚重的历史,存留于心。
伸手感受,是故事也是历史,中华民族真正的内涵和精神让人心生崇敬。
光化门
柔远门
会极门
会极门楼后檐台上的那块几百年来谁也不敢动的、神奇的“定城砖”。
游击将军府,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
演武场,将士们演习杀敌本领的地方。
从这里,不知走出了多少骁勇善战,英勇杀敌的英雄好汉。
马道,古时马匹、车辆上下的通道。
“过洞式”城门。
摸过600年前的城墙,仿佛在与过往的明朝相握。
整个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以及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固若金汤。
左宗棠“天下第一雄关”的题词。抬棺出关,他也许早已做好这一辈子不能再复还的准备,这是对收复新疆怎样的强烈愿望!
***
离开嘉峪关关城,乘车前往黒山和第一墩。
嘉峪关北边的悬壁长城,也叫黑山长城。
漫步长城上,脑海中浮现出当年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雄壮画面。
黒山山坡上的一组雕像。
张骞的“凿空”之举,霍去病与卫青的“河西之战”和“漠北大战”,汉武帝的设置西域都护府,终于将新疆和中亚并入版图,通向亚洲腹地和地中海的通道完全打开。
还有林则徐、左宗棠……苍苍的往事转瞬就成了金戈铁马的声响。
***
嘉峪关南边的天下第一墩,尽管被温柔的夕阳笼罩着,在这苍凉的荒原上,它依旧威风凛凛。
映着残阳,仁立墩台,举目四望,大漠沙黄绵延着浩瀚的苍凉。
冰冷的讨赖河,在祁连山前的平地冲刷出齐整而深邃的峡谷,而第一墩便矗立在这壁立千仞的峡谷边,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接第一墩的汉长城似乎看不到尽头,屹立两千多年而不倒。千年之后的我们,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是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
驼铃声中,我们与历史并肩走,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