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梅花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北部,是中国唯一的自然人文合一的古村落。这里有一片神秘的自然景观——樱花谷,每年春天盛开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梅花村的居民们世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原始和宁静。村里的建筑风格独特,石板路、木质房屋错落有致,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小镇。,,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腾冲梅花村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传,这里曾是唐朝时期南诏国的都城,因此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腾冲梅花村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一个人,这一生是不是必须跟一个村庄产生联系?或者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是不是必须有一个村庄的影子?在去往梅花村之前,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这个周末去了一趟中营梅花村,我找到了答案。
蓝天白云下,60000多株梅花竞相开放,开时似雪,香非在蕊,璀璨的花海引得无数人一眼万年。
我想,我应该是爱上了那个村庄。
一
万亩梅林的发展,说起来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梅花村隶属中营社区,坐落于腾冲市中和镇打鹰山下,距腾冲城区30公里,东与马站乡接壤,南与民振社区相连,西面与北面和猴桥镇接壤。由于地处火山群落之间,传统村落民居大多建在火山喷发后堆积的火山岩之上,从前也被称作“石头山”。
中营社区地理位置偏僻,海拔较高,土壤是火山灰质的,蓄水比较困难。许多年来,一直被称作“石头山”,从名字就感受到了这个村庄的荒凉。
荒凉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还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一个高中生因了某种原因,在山上种植了几棵梅树,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火山灰的灰质土壤在被多种植物嫌弃后,居然成了青梅的最佳选择。后来,梅树越种越多,而大片的梅林种植也对当地的水土起到了保湿作用。马太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纷纷种起了梅树,至八十年代末,已有近3000多亩的规模。
大片梅林的种植改善了环境,但石头山的群众种植梅树的积极性并不高。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实现“经济变现”。早些年,因为青梅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很多村民几乎放弃了这一产业,选择外出务工。
好在当时的村支书是个有远见的人,他觉得梅园是村子搬不走的“绿色资产”,无论何时都不会贬值。于是在支书的号召下,大家重新燃起种植梅树的热潮,山林里、荒坡上,大片大片的梅林雏形初现,并通过几十年努力,到2021年社区青梅种植面积达10500亩,目前挂果6500亩,产量达650吨左右,产值超过250万元。
昔日无人问津的“石头山”,摇身一变成为“花果山”,更变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聚宝盆”。
腾冲有个“梅花村”逐渐为人所知,“梅花村”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二
春日无事,只为花忙。
了解了梅花村的历史,更是对万亩梅林趋之若鹜。
恰逢1月,万亩梅林进入盛开期,我选了一个悠闲的周末,驱车前往。
蜿蜒的公路让旅途变得轻松和愉悦。听着轻音乐,思绪慢慢飘散……
梅花村的梅花是“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洒脱,还是“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的羞涩;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孤傲,还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温柔;是“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的不凡,还是“陌上东风吹过,晴日丹流梅朵”的娇俏……
音乐声渐停,“嗒”的门锁声响起,我从飘散的思绪中醒来。
下车步行,没有见到梅花。
沿途都是风景,或花,各式各样的花;或草,默默无闻的草,都无一不在彰显着无畏春天的气息。
莫约10分钟后,火山石堆砌的低矮院墙里,大青竹编成的篱笆外,陆续可见或白或粉的梅花,还有不时窜出的红茶花,引导你慢慢打开梅花村隐藏的画卷。
那些随意编制的竹篱笆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横的、竖的、斜的竹片,在一双双巧手中变成一块块各式各样的“花篱笆”,篱笆外,野花芬芳,不时有一朵两朵不甘寂寞般伸出脑袋,摇头晃脑地嗅着寒风;篱笆内,梅影婆娑,身姿摇曳。一片片透光、透风又自成风格的竹篱笆隔开了高矮不一、参差不齐的农舍,一家与一家隔篱相望,完美诠释了“篱落疏疏一径深”的涵义。
三
边走边逛,30分钟后,我见到了梅林,跟自己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漫山遍野的梅花竞相绽放,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一树树,层层叠叠,宛若云霞,蔚为壮观。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含羞待放、有的盛开已久……
走近一朵梅花,细看。那花朵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像碧玉。粉红粉红的花苞,着实可爱。暖阳下,两只小蜜蜂闻香而来,一头钻了进去,贪婪地吮吸着花粉,惹得粉红柔嫩的花瓣微微颤抖,愈发显得娇气。
“家家种梅树,户户有青梅”是梅花村的真实写照。
置身林中,满树的梅花,或洁白胜雪,或灿若云霞,先来的人钻进林中未见踪影,后来的人只闻人语、苦苦寻觅。只有不时传来的孩童欢声笑语,让清幽的梅林变得鲜活起来。
就连枯老的虬枝,都在不遗余力地散发着它独特的美。它在寒风中矗立,直指苍穹,默默地诉说着冬日的韵律,似有若无,却深具魅力。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60000多株青梅树默默地在这里扎根并繁衍生息,吸引了万千游客慕名而来。平常的日子里,温暖的阳光下,它们静静地站立,一点也不起眼,既没有魁梧的树型,也没有葱茏的叶子,与常绿的青松、繁茂的榕树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凛冬来临,梅树迎来自己的春天。“凌寒独自开”的勇气让她收获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赞誉。百花凋谢之际,唯有梅花生机勃勃,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艳、璀璨,整个梅林宛如花海,是那么美、那么媚、那么魅。
我想,这就是大家不约而同来梅花村观海的原因吧。
四
其实,梅花村的魅力何止是花。
作为“AAA”景区,梅花村静谧、幽深,整个村庄书写着岁月静好的传奇。除了万亩梅林,景区内有百年古茶群落观景点、茶花小巷、百年红豆杉王、百年梅树王、中营抗战遗址等景点,处处皆景。不时还有穿着汉服的美女缓行而过,平添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阡陌交错的农舍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老质朴的房屋坐落在梅林中,连着青石小巷,墙上苔藓,构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画中”的优美画卷。我想,如果徐霞客来过梅花村,那“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云”这个描述应该很能表达他当时的感受。
刚修建成功的红园彰显初心、清园弘扬正气。初心路、清廉池、玻璃栈道、观景台,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景观为万亩梅林增添了无数魅力。
村子的青梅味道特别好,个大水多,酸中带甜,清新爽口。村民们趁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在寨子里办起了农家乐,用“小庭院”发展着“大经济”。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人生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不停奔波,心态也变得愈加浮躁。
何解?
来梅花村,邀三五好友,找一户农家,点些许吃食,斟一壶清酒,赏着梅林风光下饭,何不快哉?若有那多才多艺者,抚琴一曲,舞上一段,更是人间盛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微风阵阵,提醒我即将结束梅花村的旅行。
“户户梅树成林,家家梅果飘香”。来时的满腹疑问化作走时的暗香盈袖。
我想,一个人一生中,一定会与一个村庄产生联系。
与我缘定的,是石头山上的梅花村。
每个村庄都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和记忆。期待更多梅花村念好“山海经”,让人与自然美美与共,让“石头山”和“梅花海”赋予的过往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文字:段玉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