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于本周六、周日分别展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历史图片展和《水浒传》描绘宋江领导梁山好汉起义的历史画卷。这些展览丰富了人们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让人们更加了解并珍惜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博物馆之河洛文明展第三展厅
公元589年,杨坚灭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169年的分裂局面。隋朝是一个存续时间很短的朝代,和秦朝这个大统一的帝国一样,只存续了两代皇帝。但延续后世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就是隋朝创立的。隋炀帝大业元年营建东都洛阳,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这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隋炀帝穷奢极欲被后人诟病,但开凿的大运河却功在千秋。我们蹭的一位导游,话里话外都在为杨广鸣不平。唉,谁让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呢?
公元618年,历史上最包容的朝代唐朝建立,洛阳作为帝国两京之一的东都,步入都城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中国唯一的女帝武则天执政称帝期间,把洛阳称为神都,当时八方朝贡,万国来使,洛阳成为东方世界的中心。
隋阳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隋唐两代,洛阳都城人口都有百万之众。隋有103坊,唐有109坊,里坊之间设市场,共3市。隋炀帝建西苑,周长200里,是中国园林之最。据说,白居易故居就位于履道坊的西北隅,很多皇亲贵戚和达官贵人都居住在这里,我还以为是手工业者居住的地方呢,难怪会有宽敞的御道。
唐代出土的方砖整齐大方,砖面上刻着纹饰,看着又很精美,倒是与我们印象里的大唐盛世气象颇相吻合。瓦当也很精美,都有浮雕纹饰,以兽面纹、莲花纹和龙纹为多,也有乳钉纹,这个图案比较简洁。当然,也有刻字的瓦当,一般的铜瓦和板瓦,个头都显得比较大,唐朝本来就是一个大气磅礴的朝代。
隋朝的瓷俑比之陶俑制作更加精致,衣饰的纹路清晰,面部表情自然,身体姿态与很松弛,釉色多用青釉,呈现出比较明丽的翠绿色。
隋唐洛阳城皇城南临洛水,宫城也称紫微城,正南门是应天门,宫里和皇城是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建设了富丽堂皇的高大宫殿。我们已经游览过的明堂天堂,就可见一斑。而且,据说现在的天堂,还只是当时规模的三分之一高度。明堂估计也有所缩减,原来的规模更加宏伟高大。
唐朝是一个空前包容的时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交往进入鼎盛,东都活阳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三市空前繁荣,客商云集,西亚、欧洲胡商纷至沓来,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往也很频繁,日本曾派遣唐使十六次,最大的使团规模达到了五百人。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并在洛阳城建立寺院。洛阳大福先寺高僧道璇东渡日本,成为中国赴日本传佛的第一人,成为日本华严宗始祖。
唐朝的瓷器款式简洁大方,釉色细腻均匀,泛着莹润的光泽,可见当时的瓷器烧制技术又有了进步与发展。瓷器的器身上,也有纹饰,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一般用褐色,与瓷器本身的釉色相得益彰,显得端庄大方。
蓝釉的颜色更加深沉艳丽,几乎呈墨绿色,制作的器具简洁大方,长颈瓶的款型直到现在也能在现代花瓶中见到。
黄釉色泽明艳,釉色在灯光下看起来,仿佛还在流动似的。有一款黄龙瓶式样大方,把手雕刻成两条龙的形状,龙头探入壶口。
也有素色淡雅的釉彩,像白釉和青釉,颜色淡雅,式样简单大方,釉色细腻均匀,也很漂亮。洛阳唐墓出土了大量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奖品烧制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一件白瓷香熏十分可爱,通体施白釉,素雅高洁。柱体用横纹,上部是一朵花的形状,层叠了很多花瓣。
唐代涌现了很多名窑,例如浙江越窑、湖南长沙窑、河北邢窑、陕西铜川窑、河南巩县窑和密县窑、山东淄博窑等,其中越窑、长沙窑以青釉著称,邢窑和密县窑以白釉出名,铜川窑、巩县窑、淄博窑以黑釉著称,河南的黄道窑则以花粙著名。
白瓷的小罐子也非常可爱,虽然颜色比之三彩要单调得多,但釉色均匀细腻,看着有如玉质。
唐代最出名的陶瓷作品无疑是唐三彩,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洛阳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以数量多、器形高大、造型优美、通勤车亮丽著称。这些三彩陶主要有人物、动物和器物三大类,即使是小陶俑,也用上了三彩技术烧制,既可爱又鲜艳。
唐朝的镇墓兽用的也是三彩,有人面和兽面,造型或站立或蹲坐,有的头长独角,身生双翼,带着一定的神话色彩。一般来说,镇墓兽面目都比较狰狞,不如此镇不了墓啊。但是,说实话,因为用了三彩技艺,镇墓兽脸部的那种凶恶姿态,似乎被软化了好几分,看着并不觉得可怖。
三彩作品最出名的无疑是三彩马和三彩骆驼,这些器物大多很高大,雕刻精细,还配有马鞍和纹饰,看着非常华丽。马和骆驼的形态也很丰富,有的还配有牵马或骆驼的人物。
三彩生活器具看起来也很华丽,有一件唐三彩茶罐很吸引人,罐身的上半部分和罐盖都用三彩色,下半部分则有本色。
三彩七星盘是一套茶具,一个托盘,放置八只小碗,不知道七星的“七”字从何而来。我原以为自己数错了,又数了两遍,的而且确的就是八只小碗。
除了三彩,也有普通的黑陶白陶,在颜色上比较单调,也不如瓷器精致,但有的器物造型很独特,例如有一件褐底白斑龙栖执壶,壶口下方有龙首造型,执手上头的造型看着有点像凤首。黑褐釉双龙尊的造型也很独特,双执手是两条龙头和龙身,龙身上还夸张地雕琢了龙鳞,龙首则衔住壶口。
有一件白釉双龙尊,虽然造型相似,但是白瓷的釉色上得实在太漂亮了,在灯光的照耀下,浑身都闪着湿润的白光。
各种人俑形象丰富,尤其是女性俑,身材肥胖者其实并不多,还是有大量人俑身材苗条修长,可能“以胖为美”的风尚,也是在盛唐时期才流行的,毕竟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实在是太富足了。除了这些正常的人俑,居然还有侏儒俑,雕琢得都挺精致。
各种骑马俑姿态各异,数量也很多,大概唐朝的骑兵在当时颇负盛名。虽然这些俑并没有着三彩,但雕琢得还是很精致。
豆卢氏墓出土的陶女侍俑面部丰腴,直鼻朱唇,身着长袍。豆卢氏是鲜卑人,唐睿宗贵妃,可能我们看到肥胖体型的陶俑,都是受这些陶俑的影响。
贾敦赜墓位于工业园区小浪底专线与龙凤路交叉口,墓主是初唐官员,数历州刺史,以廉洁著称。但就这位廉洁的官员,也有大量的随葬品,尤以陶俑种类繁多,可见当时社会崇尚厚葬。
还有大量的动物俑和生活器具,釉陶井尤其考究,不仅有井栏井台,还有牌坊,吊铜和其上转动的轮子,那时的人们已经用工具来吊水了。
十二生肖俑十分可爱,都作人形站立状,身着宽袍广袖的唐装,束手而立,只是头部用了十二生肖的头像。
彩绘贴金陶马被放置在展厅中央的玻璃展柜里,这匹马虽然彩色已经剥落,但姿怘生动,三蹄着地,右前蹄扬起在半空。身上配有马鞍,不知道骑者又有什么样的风姿,一定是位威风凛凛的少年将军吧,我觉得与霍去病尤其适配。
展柜里还有一区抬腿的陶马,彩绘不没有褪色。不过这匹陶马的头微微低垂,显得没有那么神峻。
除了陶瓷制品,唐代的金银器加工烧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洛阳地区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主要集中在高宗、武后时期,多为生活用具,造型优美,纹饰生动。由于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深受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
伊川鸦岭齐国太夫人墓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玉石器、宝石饰品,其中金银器种类齐全,可见这位墓主人在生前,地位也颇显赫。
花叶纹金镯是一对的,有开口,适合各种腕子佩戴,不过要是太胖的话,露出一个开口,大概也不好看。外圈雕饰花叶纹,很精致。
银簪子也奶精致,长长的簪身,大概唐代妇女都拥有一头茂盛的头发。簪首部位则有各种造型,有的简洁,有一华丽。
洛阳出土的隋唐时期玉器数量不多,主要以器皿和装饰为主,风格基本上继承两汉传统,采用夸张手法突出关键部位,想象力单纯,倒有点不大象盛唐繁复的风格。
自由行:河南洛阳博物馆之河洛文明展第三展厅
12月仲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