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广州海珠广场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而在星寰空间,一座座造型独特的影幢矗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广州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一处新兴地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无论是复古风的影幢还是现代风格的建筑,都让人眼前一亮。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盛宴。
春节海珠广场人影稀星寰空间影幢幢
龙年春节的天气真是太好了,每天都是阳光灿烂,温暖如春,不出门晒晒都对不起自己。
今天是大年初四,决定去海珠广场,寻找当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的那个很令我不满的学校。
在手机上查好了坐车的线路,明明离家几分钟的地方就有公交车站,想想还要转车,索性沿着我当年的路走。几十年前,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风吹草动,不管严寒酷暑,我都是每天一大早起床,从东风东路一直走到农林下路,在犀牛路口等16路车,先坐公交车,然后再走一段路,就到了位于高第街素波巷的某中学。后来买了自行车,变成每天骑40分钟(单程)到学校。
今天走到农林下路,犀牛路口那个站还在,只是站台比当年好多了。
等了10分钟才有车,坐到海珠桥脚下车,感觉不是我当年下车的那个站,因为海珠桥就在前方不远处。
海珠桥是很有历史的一座桥。1949年10月14日,国民党军队在撤出广州之前炸毁了海珠桥,爆炸的破坏力令海珠广场一带更加狼藉。1949年10月14日下午,负责夺取广州的中路军第43军127师、128师以及第44军132师发出指令:“进广州!”分别从佛冈、从化、增城、花县等地进军,当晚全城宣告解放。解放军进城后,为了恢复珠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广州市政府立即下令抢修海珠桥。1950年年底,海珠桥终于修复通车。
我记得那间学校在广州宾馆背后,放眼一看,广州宾馆屹立在海珠桥的对面,原来我下车的地方是河南(广州人把珠江桥以南叫河南),那所中学在河北,这意味着我要跨过珠江桥。
走在海珠桥上,春节期间车流并不多,两边高楼林立,广州宾馆就在对面。
我是跟着导航走的,珠江桥下面就是海珠广场,海珠广场是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由广东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负责规划设计。这里曾见证了海珠桥被炸与重修、解放军进城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它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对外贸易、展览、接待外宾和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城市历史的发展之中,具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清代的海珠广场一带,是广州热闹繁盛的商贸之地,汇集有两个大规模的水果集市(果栏)和农副产品交易集市(菜栏)。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居民在此聚居,这里民房成片。1938年,日军空袭广州,对市区狂轰滥炸,海珠广场附近的五仙门发电厂和海珠桥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造成附近一带的民居被大量炸毁,是当时市内受破坏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这一地区的清理和重建工作,使该区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杂草丛生,垃圾如山。
在1950年底海珠桥终于修复通车后,广州市政府又组织人力对海珠广场的残垣瓦砾、杂草垃圾等进行彻底清理,并拆除周边残破民房,使北自维新路口(今起义路口)、南至珠江、西至五仙门发电厂、东至回龙路的这片区域,成为宽阔干净的空旷之地。随后,广州市政府开始了广场建设规划。
1951年,广州第一个交通绿化广场正式建成,整个海珠广场占地面积为3.5万平方米,由于广场位于海珠桥北端,又在昔日海珠石附近,因此被命名为“海珠广场”。海珠桥北桥头地带以及海珠桥的往来交通由此变得畅顺自如。加上绿化优良和视野开阔,这片战争废墟彻底旧貌换新颜。
在海珠广场中央,看到了那座几十年前我每天都从它身边走过的英雄雕像。
这座广州解放纪念雕像是为纪念广州解放10周年,广州市政府于1959年在海珠广场中央设立的,该雕像由广东籍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创作,后因历史原因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广州解放纪念雕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是著名雕塑家潘鹤、梁明诚。纪念雕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坐北朝南,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雕像与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印在广州大地上。雕像座正面镌刻着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
帮一个外地游客以英雄雕像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
跟着导航继续走,导航几次说我已经偏离路线,问路未果,只能依靠导航,再加上几十年前的一点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条小巷,沿着小巷走了一段路,看到了那所中学,校名是1996年103岁的老共产党员谭天度题写的。大门是重修过的,这时紧闭着,从大门缝隙望过去,校舍也是重修过的,都是红楼。
沿着校门往前走,看见另一个同样紧闭的门,上写“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旧址”,原来广东支部旧址就在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30号广州市第十中学内。校内东北面的“小红楼”就是中共广东支部成立的地方,也是1922年前广州中共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地和《青年周刊》的通讯处,“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所在地。
离开这所中学几十年之后,我才知道这所当年我看不上眼的学校居然很有历史,可惜无法入内参观。
从巷子里走出来,见到“素波巷”巷口,然后见到了高第街的牌坊。
这条街是我当年上班的必经之路,是改革开放时广州服装等个体户有名的兴旺街,可以说到广州必到高第街,不到算白来。当年我上课的时候,都能听到街边服装店老板的叫卖声。离开那所学校后,也就极少到高第街了。原来喧嚣的街道此刻安静异常。
前几年我才知道,高第街为著名的许氏家族的发祥地,是第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还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有许广平故居,有空再过来找找看。
曾经看过星寰商业中心的旋转楼梯的视频,一搜,就在海珠广场附近。于是跟着导航走。
原来就是一栋高楼大厦。
入内,奥秘就在大厦里特别的手扶电梯。世界罕见的135米长的不规则丝带形双面LED显示屏,从L4层开始翩翩旋绕而上,纵越场内L4-L8层,飘逸萦绕于楼层之间,光影流淌,展现了全新的空间美学。
这里有以“WalkingOnAir空气漫步艺术随行”为主题的大型活动。由众多色彩缤纷的气球组成的艺术装置,让你仿佛置身周围璀璨的光影变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那份轻如踏在云中的欢愉。
在充满多巴胺的【星艺花园】艺术空间,所有花朵均为软雕艺术品,我们可以化身花艺师,用手掰玩这些绿条,绽放出各种形态的“花朵”,貌似很有趣的样子。
商场7楼的户外江景平台,有星寰“摘星奇缘”,很多人造星星立在粗壮的铁柱上,伸手可触及,你可以在这里悠闲散步(只是今天阳光太强烈了,一会就被晒出汗),还可以将广州塔、海珠桥、解放桥等珠江两岸2000年历史中轴线的历史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这是一个可以对话现在与历史、展望未来的城市人文亮点。想想当夜幕降临时,两岸璀璨灯光亮起,肯定又是另一番绝美夜景。
场内有电影院,还有星巴克HighProfile臻选店、点都德广州首家一线江景叹茶店、太二广州首家【酸爽MAX工坊】3.0概念主题店、gaga鲜语落日江景主题店、湊湊火锅·茶憩月映主题店等多个星级餐饮品牌。
在星寰里的人群比海珠广场要多得多。
国人真是好奇心满满,随便一个创意,精心点缀一下常见的高楼大厦,就可以引来无数拍照打卡的众人,关键是很多美食进驻,民以食为天嘛,好吃的国人又有一个既可以拍照打卡,又可以遍尝美食的地方,何乐而不为?
(2790图392024/2/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