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的青龙山,是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被誉为"中原绿肺"。无论是晨雾缭绕的山顶,还是碧波荡漾的溪流,都让人留连忘返。而山上的寺庙、古建筑更是增添了历史的韵味。这里是游客们喜欢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人们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理想之地。
★旅游地点:河南郑州巩义市青龙山
我们在巩义的第一站是青龙山,这个景点是小伙伴选的。刚办好入住手续,还不及稍事休整,就被催促出了门。
公交车直达青龙山脚下,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登山的阶梯,看起来还挺高的样子。其实海拔也不是很高,1042米。青龙山古称霍山、天陵山、东西盘龙山,宋朝时在山阳建陵,大概是龙脉所在,因此得名青龙山。根据这个说法,青龙山得名应该始于宋代,因为北宋帝后陵寝选址于巩义,按“五行”的说法,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宋陵以东的霍山,就理所当然更名青龙山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得名于名间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南山口曾经跌落过一条青龙,后来得救升天。当地的官员觉得这是圣迹,于是奏报朝廷,魏明帝曹睿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赐名青龙山,并将当年改元青龙元年。现在保存在北山口东风小学的明万历年间的残碑刻文,就提到了这件事:“巩南山脉东起分支转西北者,两峡壁至城南二十里西为青龙山。昔魏时青龙见,因之改元者。”这么说来,青龙山之名,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说起来河南真是个文物大省,随便一所小学,都能保存三国时期的文物。巩义素有八陵七帝之称,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之父,都葬在巩义,可见这里真的是龙脉之所在。
青龙山是中岳嵩山的支脉,峰峦起伏,还有一条后寺河把青龙山分为东青龙山和西青龙山两部分。不过可能冬季是枯水期,我们一直爬到山顶,都没有看到河。据说枯水期的时候,这条河会成为地下河。青龙山被称为巩义的后花园,是周边城市徒步爱好者的首选。至于我们所在的是东青龙还是西青龙,其实我们也没有弄清楚。
青龙山的范围很大,我们当然不可能走得面面俱到。沿着登山道才爬了一半,雪就飘了下来。幸好我在包里备了伞和雨衣,还别说,在羽绒服外套件雨衣,能挡风,登个山居然还觉得暖和了起来。
登到山顶的时候,雪下得有些大了。虽说山顶有座亭子,我们本来打算歇个脚的,等雪小一点再走。无奈雪太轻盈,亭子似乎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即使站在亭子的正中间,雪花依然随着风飘进来。
我们在亭子外停留了一会儿,避雪倒是没有什么成效,但山顶的雪景还是很漂亮的。放眼四顾,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因为山峦起伏,对面山势连绵,远处又是另一座山峰,还能看到山巅的亭子。
如果天气晴好,还能再往外走走,那里的视野会更好。只是天寒地冻的,我们担心脚下打滑,山的坡度还是有点陡,距离地面那也够高的。虽说不是悬崖峭壁,但滑下去估计就不是轻伤了。
青龙山属于古生界寒武系结构,下部是砾岩和杂色灰岩,上部是馒头页岩,中间夹着青灰色、黄色泥质灰岩。不过今天是看不出来的,反正都被雪覆盖着。据说青龙山有煤、石灰石等矿藏,但是我们登山途中,倒是并没有看到开采的痕迹。
跟着台阶一路往前走,也遇到好几拨登山的游客,大多是巩义当地市民。看来,大雪也阻挡不住人们寻找美景的脚步啊。
沿着台阶下行,两侧松柏成行,仿佛是两排挺立的卫士。小伙伴很兴奋地在柏树上握了一团雪扔出去,雪散开来形成一团雾气。对于江南一带的人来说,虽然每年都能看到一点雪,但能够随拿随丢的奢侈,还是不大容易感受的。因此,即使这一带没有什么人文遗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景点,小伙伴依然玩得不亦乐首。走一段路,就丢个雪球。
下到半山,又是一段上行的台阶,走到山顶又是一座亭子。这时候风已经小了很多,雪也没有那么密了,亭子里倒是可以避个雪。
再接着爬了一座山峰,山顶还有一座亭子,样式跟我们之前看到的两座差不多,都是六角重檐的仿古建筑,有些明清时期的风格。细微处当然还是有一些区别,例如有的二层是封着的,有的则是镂空的。装饰也会有一些差别,但整体风格都差不多。这三座亭子并不是什么名胜,只是作休息之用,因而亭子无名。
虽说爬三座山峰,对体力要求有些高,但至少还挺顺利。下山的时候则不然,今天爬山的人挺多,台阶上都是脚印,很多台阶非常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而且两侧也没有栏杆,连借力的地方都没有。在滑倒了三次以后,我才算掌握了一些窍门,打着横走,被小伙伴嘲笑“螃蟹式”下山。虽说姿势不那么好看,但至少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基本就不会滑倒。当然,也免不了还是滑了两次,以至于看到比较长的台阶,头皮就隐隐发麻。
青龙山区域很大,由南部的深山区和北部的丘陵区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三十公里,东西宽约十五公里,总面积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以上。我们今天爬的是北部的丘陵地区,就是东青龙山和西青龙山,海拔不是很高。
东青龙山包括大峪沟的谷堆坡、小中王庙岭、黄牛寨、三刀尖、黑峪岭、凤凰台、过沟路、海眼岭、磨盘山、青狮山和北山口镇的招兵石洼、窑山寨、扳荆坡等,最高海拔743米。西青龙山包括涉村镇的连山尖、杨家寨、前后武当山、黄龙山、大小青龙岭、婴梁山,以及北山口镇的石人山、尉迟寨、橿树峰、凤凰山,最高海拔1043米。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地理位置,但从我们今天登山的高度来看,应该是东青龙山的范围。
翌日从另一条路线登山,是遇到了一位驴友,他对这一带似乎很熟悉。原来我们昨天登的那条线路很一般,真正的风景不是从那里走的。于是,我们很欣然地跟着他走了另一条路线,这条路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台阶,但风景确实不像昨天看到的那样,虽然挺漂亮,但不免流于单调。
寺河水库居然没有结冰,湖水带着绿色。今天天已经放晴,阳光照射在水面上,仿佛是一汪绿宝石。微风拂过,在水面上吹起涟漪,似乎连风也不那么冷了。
这里原来是河谷底的一处天然水潭,修建拦河坝后水域宽阔,如今的水库长约1500米,蓄水量达80万立方米。据说这里的水质清淳,甚至可以直接饮用。水库里还繁殖大量的河虾、鲜鱼,可以说物产很丰饶。
不过路很滑,好在不是台阶,摔一跤倒也不至于像摔在台阶上那样硌着腰,几乎等于平地摔,也不大狠。况且,在这种的缓坡路段,只要小心一些,将滑不滑的时候,更容易掌握平衡。
在经过一个坡段的时候,驴友指着山顶告诉我们,那上面还有个寨子。如果不是这种易滑的冰雪天气,可以去寨子里看看,那里还有一些很早以前留下来的东西,值得看一看。
慈云寺也是青龙山的著名景点,位于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东汉明帝水平七年,摄摩腾、竺法兰师兄弟俩始建白马寺,后来云游到了青龙山,就建立了慈云寺,古称“少林共祖、白马同乡”,又有“华夏第一寺”的美誉。平时从青龙山有前往浮戏山的专线车,可以抵达慈云寺,不过像今天这种雪天,大概率是不会发车的。事实上,我们早上就去汽车站咨询过去雪花洞的事宜,据说这两天都不发车,所以才歇了心思,再登青龙山。不过,我们感兴趣的是雪花洞,对于慈云寺倒并没有多大的执念,也就罢了。
今天的青龙山果然是走对了,有驴友带路,我们一路走来看群山连绵,虽然向阳的一侧雪已经开始融化,不过还是看到了漂亮的雾淞。
寒冬禽鸟飞无迹,雪压琼花纷落尘。
扶帽牵衣云鬓湿,登山远望素颜新。
——七绝
自由行:郑州巩义市青龙山
12月仲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