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九天西班牙自驾游 - 建筑的故事,,随着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游的方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幸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还讲述了各自的历史和故事。,,在我们的旅程中,我们在马德里看到古老的哥特式教堂,感受着那深深的宗教气息;在塞维利亚,我们欣赏到了高迪的设计理念,领略了这座城市的浪漫风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见证了美洲大陆最现代化的城市面貌。,,通过这些旅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到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愿意用这九天的时间去探索这个美丽而多元的国度。
为什么西班牙让全世界都趋之若鹜?是因为璀璨夺目的的历史古迹,亦或是撼人心魄的美景和建筑?是风情万种的马德里还是还有被塞万提斯写进书里的乡间小镇?是地中海的阳光还是疯狂刺激的斗牛?为什么“全世界人深爱欧洲,欧洲人却深爱西班牙”?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热情洋溢的西班牙人文荟萃。从塞哥维亚古罗马引水渠到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从阿罕布拉宫到圣家族大教堂,西班牙以一座又一座的建筑奇迹诠释什么叫“完美”;从毕加索到达利,天才的灵感在西班牙阳光下肆意挥洒。高山、田园、阳光、海滩、辉煌灿烂的历史和闪耀世界的艺术瑰宝,犹如一颗颗珍珠,散发着柔和而又明艳的光芒。
西班牙,这个在历史上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等民族入侵的国度,各个文化长时间的分离、交错、更替、再分离,相互交融碰撞,各类风格的巧妙地借鉴融合,使得文化不拘一格,建筑独有一番韵味,你可以在街道上见到哥特式的教堂、中世纪古典主义的市政厅,也有机会看到罗曼风的修道院、现代新艺术抽象派的博物馆……这些建筑也极为丰富地体现出西班牙绚丽多彩的文化。
也就在这里,所有的主流概念都失去了意义,西班牙文化、建筑的发展正是以一种流浪的方式生长着,事件之间的联系是那样的自由、无序、随机、充满巧合,精彩如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你甚至不知道它应该从哪个‘很久以前’开始,更不知晓它的下一次‘这是后话’说的是什么。事实上,你压根也不需要知道。对于即将踏上伊比利亚的人来说,只要去享受那些出人意料所带来的些许感悟与欢愉就足够了。
“没有哪个国家比西班牙更适合编故事。”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去。。。
第一天Madrid因道路封闭,用完午餐后入住HotelQuatroPuertadelSol,入住后经马约尔广场,在马德里王宫门口欣赏落日
第二天Segovia入住HotelRealSegovia,早餐后游览马德里王宫,午餐后经马德里购物村到塞哥维亚,入住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酒店
第三天Salamanca入住HotelCasinodelTormes,早餐后欣赏塞哥维亚古城,中午用完中餐,赶去萨拉曼卡
第八天Seville入住LaSuitedeRubens,中午从葡萄牙回来西班牙,欣赏完塞维利亚大教堂,傍晚游览西班牙广场
第九天Granada,入住CarmenTerrazasdelaAlhambra,午餐后游览阿尔汗布拉宫
第十天Torrevieja,入住HostalHBTorrevieja,网红地区西班牙托雷维耶哈
第十一天Valencian,入住MonSuitesCatedral,瓦伦西亚大教堂
第十二天Barcelona,入住HostalMarenostrum,圣家堂
第十三天Barcelona
中午到了马德里,跟欧洲其他的城市类似,进了城就七拐八拐的,本来很近的距离,怎么都到不了;而今天更是奇怪,导航中必经之路竟然被封住了;转了几个圈,偶遇一个停车场,于是,把车停下来,将就先去吃饭了;随意进入一家餐厅,看起来是有许多本地人的;叫了海鲜饭,三个人吃的,最终发现实在吃不下
路边偶遇的一家餐厅
大广场(马约尔广场)一带主要出售传统物品,如各类织品、绳索、帽子以及宗教用品。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横向128米,纵向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就位于马德里皇宫的对面,外观非常醒目,实际上它就是一座皇家御用的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879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造,于1993年完工,与之前提到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和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相比,它算是年轻的。2004年西班牙王储费利佩与新闻主播莱蒂齐亚轰动全球的婚礼就在这座教堂举行,西班牙历史上首位平民王妃由此诞生。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有着灰色和白色的立面,和马德里王宫遥相呼应。 这座教堂19世纪才开始建造,二战期间被迫停工,1993年才开放
马德里皇宫(PalacioRealde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类似法国的卢浮宫;内部装潢则是意大利风格,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馆,应该在网上提前买票的;在寒风中排着一溜长队实在是一种折磨
马德里皇宫的由来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早它是由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修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一个堡垒,后来为卡斯提尔(古代西班牙北部国王)所占据。16世纪,这里成为古阿尔卡萨城(Alcázar)。1734年圣诞前夜,阿尔卡萨城毁于一场大火,菲利普五世打算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新的宫殿。这个重新建造的宫殿主体结构全部用石头和砖建造,没有用一点木头,因此以后再也没有大火能烧毁它。皇宫里,大多都不能拍照,只能在入口的楼梯上留个纪念
拉斯咯扎斯购物村坐落于山脉的边缘,距离首都马德里仅30分钟车程,汇聚了100多家西班牙和国际品牌精品店,一开始购物就忘记了时间;忽热发现天已经暗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也因此,在翻越山脉时遇到大雪
拉斯咯扎斯购物村坐落于山脉的边缘,距离首都马德里仅30分钟车程,汇聚了100多家西班牙和国际品牌精品店
塞哥维亚的名称来自于凯尔特伊比利亚语,有“胜利之城”的涵义。老城区雄踞在一个狭长的山岩上,有大量名胜古迹,包括主教座堂、古罗马水道桥、塞哥维亚城堡,和众多的罗曼式风格的教堂,如圣埃斯特班教堂、圣马丁教堂、圣米兰教堂。周围的城墙建于8世纪,是建在古罗马的地基上的,在近几十年又多加修复。
清晨,冒着风雪,在这个展现了复杂的历史现实的古城中散步。这古城的布局、街道及房屋都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摩尔人风格、基督教风格以及犹太教风格,随便走走,都走进了历史,边走边想,在这里住多几日,不知多惬意
塞哥维亚大教堂在大雪中傲然挺立,我们几乎是冲进去的,即刻被这壮观震撼住了;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塞戈维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govia)有“大教堂中的贵妇”的美誉,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
罗马水道桥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渡槽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坚固异常。渡槽全长813米,分上下两层,由148个拱组成,高出地面30.25米,气势非凡。
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
行程安排的有些赶,中午不得不离开,没有时间去古堡,颇为遗憾;倒是在城中吃到很道地的中餐,得到些安慰
萨拉曼卡的建筑大部分是在十九世纪由萨拉曼卡侯爵建造的,现已成为欧洲最奢华的街区之一,是高雅与魅力的象征。据说萨拉曼卡大多数的建筑上都有红色的涂鸦,这源自15世纪的一个传统,大学生取得学位后都去参加斗牛来庆祝,然后用公牛的血在墙上写下‘胜利’一词并注上日期。不过,我们倒是没有发现这么多的红色的印记
教堂出来,已是黄昏,巷道中穿梭着凌冽的寒风,据说萨拉曼卡城的建筑用的石料在夜里灯光下会闪闪发光,因此萨拉曼卡城也被称为黄金之城,但是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合在古城中散步,还是选了一家餐厅,厚厚的木门,将寒冷隔离在外
萨拉曼卡餐厅
从葡萄牙回到西班牙,走过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塞维利亚(Sevilla),本来两点来钟就到了,可惜房东迟迟没有赶到,浪费了一些时间,安顿下来后,就匆匆忙忙赶往古城中心,途径这个漂亮而低调的萨尔瓦多教堂,虽然门口由许多人坐在阳光里喝咖啡,教堂门口却没有人排队,于是,我们迅速决定先进去看看,再游览大教堂
萨尔瓦多教堂 Iglesia del Salvador 朴素的外表,但却是塞维利亚最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教堂。教堂建在伊斯兰教清真寺遗址上,地基仍然使用了原来大清真寺的柱子,但地上建筑只保留了尖塔和一部分的庭院
漂亮、低调的外形掩盖了这座教堂的本质,黄金巴洛克式的极其华丽的内部装饰让我们一进去就颇为震撼。这座教堂给人感觉更加亲密和有魅力。更运气的是,我们在这里购买了参观萨尔瓦多和大教堂的联票,这样就不用去排大教堂前面长长的队了,很是自得
塞维利亚(Sevilla),一如欧洲的许多城市,有一座教堂标志着城市的中心点。雄伟的教堂总有宽敞的大厅,金碧辉煌的礼拜堂和高耸的钟楼来衬托她的气势。塞维利亚大教堂在这几个方面不可谓不壮观,可是她真正让人着迷的却是称为希拉达塔(LaGiralda)的钟楼。
这座钟楼是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98米的高塔,是塞维利亚小城的最高建筑,作为原摩尔人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中仅存的一部分,塔身墙面上有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彰显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美丽风采。塔顶装有25口大钟的钟楼和楼顶上的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登上塔顶绝对让我感叹门票花的值得。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过去是为了方便骑马登塔的人们,斜坡相比于楼梯要轻松好多。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继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教堂建于1402年到1506年,在一个多世纪的建筑时期,受到了穆德哈尔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各个建筑艺术流派的影响,但整个建筑却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带着阿拉伯建筑风格,两种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艺术精品。
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是1929年为在此召开的伊比利亚美洲世界博览会而建造。它是西班牙建筑中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摩尔复兴建筑的缩影。这是一个巨大的270度圆形广场,位于中央的是主塔,弧形两端则为副塔,缺口正对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由建筑师阿尼巴尔设计,建筑外部用各种瓷砖镶嵌而成,代表原西班牙58个省。描述西班牙各城市的万种风情。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柱头.还有喷泉、河流、小桥、嵌瓷围栏,外加阿拉伯和西班牙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使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别具一格,美不胜收!
从西班牙广场回酒店,要穿过半个塞维利亚古城,犹豫了一阵,还是决定步行回去,毕竟可以再度欣赏这个无比精致的古城,毕竟不经意间就已经站在了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迹前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塞维利亚古城一瞥
格拉纳达是一座适宜漫步而且引人遐想的城市。名胜古迹所显示出的艺术辉煌以及喷泉、池塘和公园的碧波所展现出的水光迷离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城市狭窄的街道与华美的花园形成鲜明的对比。周围的宗教色彩以及萨克罗蒙特区窑洞式住宅的欢乐气氛,格拉纳达总是能够带给人全新的感受。
今天的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伊莎贝尔陵墓、斗牛场等遗迹每年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光顾。据统计,格拉纳达接待游客量占西班牙全国城市之最。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Palace)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其名字来自于阿拉伯语,意为“红堡”。宫殿位于格拉纳达城市北端的高地,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精华。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阿尔罕布拉宫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貌,被评选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Patio delos Leones)。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
阿尔罕布拉宫跟西班牙其他的宫殿差别同样巨大;没有欧洲宫殿中夺人眼目的各种巨幅画像,没有金杯银盏、珠宝玉器,也没有奢靡的家具摆设……空荡荡的宫殿唯一突出的是精雕细琢的墙壁:从每一座拱门的门框、窗框、壁龛到天花板,螺旋雕饰的阿拉伯文字和各种几何图形,几乎覆盖了整个内墙;大部分游客都看不懂的阿拉伯文字,为宫殿增添了些许神秘;构成这些炫目画面的雕刻即不是石雕,也不是砖雕,是石膏灰泥雕。
从阿尔罕布拉宫出来,已经是傍晚,于是匆忙赶去酒店;酒店在山坡上,狭窄而陡峭的山道,实在佩服司机的驾驶能力,却也是很感慨这个依山势而建的老城,古朴而典雅,宛如一个迟暮的美人,保留着旧日的万种风情!在店家的介绍下,下山去中心区就餐,踏着青黑的石板路,在狭长的巷道中穿行,如同进入了迷宫一般;这是一个很知名的本地餐厅,人很多,拥挤而喧嚣
格拉纳达古城一瞥
这一天的目的地是网红景点:粉红色的托雷维耶哈,途径穆尔西亚找午餐餐厅,很美味的中餐厅就在穆尔西亚大教堂附近,可惜的是,这个时间不是大教堂的营业时间,只好在门口流连:有说大教堂内的23个小礼拜堂和一座92米高的塔几乎囊括了各种建筑风格,主教座堂Cartagena教区的主教座堂建于1394年到1465年哥特式建筑。钟楼到1792年才完成,显示多种风格的混合:底部两层是文艺复兴风格(1521-1546),第三层是巴洛克式,穹顶受到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的影响。正立面(1736-1754)西班牙巴洛克风格。
穆尔西亚圣母主教座堂 ,通称穆尔西亚主教座堂 ,是位在西班牙穆尔西亚的教堂。建于1394年到1465年,是天主教卡塔赫纳教区唯一的主教座堂。
有说,西班牙托雷维耶哈盐湖,是绿野中一颗粉色的珍珠,接天的涟漪,荡漾着浪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是寒冷的冬日,所以体会不到那所谓的一点清新,一点淡雅,一点粉红色的视觉调料。倒是那一岸的芦苇,在夕阳照射下闪耀着别样的缤的色彩。
西班牙的天空宛如一幅巨大而变幻莫测的西洋油画,就在我们流连在芦苇荡的时候,满天的彩霞映红了半边天,太阳仿佛像肆意炙烤苍穹的火焰一样燃烧了整个天空,那抹晚霞就像一幅绚丽的彩图,
托雷维耶哈是海边的一座小城,景色美的像油画,海水湛蓝、沙滩柔软,飞鸟翱翔,鱼虾嬉戏,柔软的沙滩上永远有人在玩耍,这里是大自然的乐园,也是休闲旅行度假的天堂。古老而传统的教堂在这里一直存在着,见证着这里的动荡和变迁,也目睹了许多的悲欢离合,与街道上的博物馆一起,和自然公园为伴,组成了最美的城市。中餐很是美味,虽然是走了挺长一段路,也是值得
托雷维耶哈晚餐
瓦伦西亚最初是一个由古希腊人所建的小村落。公元前138年被罗马人占领后,更名为"瓦伦西亚"城,并一直沿用至今。古罗马人为这里带来了语言和文化,西哥特人在短暂停留后留下了一段至今还未完全被破解的历史,而随后而来的阿拉伯人则用科学财富把瓦伦西亚变成一座美丽大花园。所以,西班牙人才会说“瓦伦西亚是由古罗马人建造的,但却是由阿拉伯人来发展的”。
瓦伦西亚大教堂建于3世纪时的清真寺旧址上,从1262年开始建造至1426年结束,后又经过扩建和修葺,使它在原先主要的哥特风格上又增添了其他风格的痕迹,教堂的三个入口就分别是新罗马式(正门)、巴洛克式(南侧宫门)和西哥特式(北侧使徒门)。圣杯礼拜堂中摆放着据说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过的餐具。
塞拉诺斯门建于十四世纪,是瓦伦西亚古城墙的一部分。如今,城墙已经尽毁,只留下两座城门,这是其中的一座。
兰布拉大街是巴塞罗那市所建的第一条宽敞的大街。因为各路流浪艺人在这里进行各种游艺表演,沿街林立着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所以其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悉的称呼,就是“流浪者大街”。我们的酒店就在这条大街上,从瓦伦西亚来到巴塞罗那,像是走入了不同的世界,五彩缤纷,光怪陆离
圣家族大教堂尽管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工。但愿那一年,我可以再次来到这里
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纳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是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奧.高迪(1852—1926年)设计。圣家堂是一栋平面呈矩形,不对称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教堂和3座侧翼教堂组成。圣家堂分为三立面,东侧的诞生立面,西侧的受难立面,南侧的荣耀立面,象征耶酥一生的三个阶段
圣家堂的外立面固然让人惊叹,而整个教堂内部如同梦境一般的设计与光影效果才真正令人叹为观止。教堂模仿了丛林中参天大树的设计,走进教堂就像进入了古木丛林之中,阳光从美轮美奂的穹顶中照射进来,神秘而唯美,天才的灵感在教堂的之中熠熠生辉。圣家堂是教堂建筑史上的革命,他用全然不同的理解诠释了一个神的世界
罗卡购物村矗立在通往布拉瓦海岸的路上,虽然距离巴塞罗那仅40分钟车程,但是找哪个出口也确是不容易,在附近转了几个圈,多花了半个小时,才终于下了高速。来到加泰罗尼亚大区这一处宁静美丽的地方
罗卡购物村一瞥
短短的几天,实在无法发现西班牙的好,所以就把这一次的的旅行当做是一次探路好了,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可以再踏上这一片火热的土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