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气温的关系比较复杂,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在一些特定的气温条件下,某些肠道病毒也会在高温天气里多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寒冷季节是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疾病高发季节,特别是在流感病毒时期,需要加强防控。
天气突变时,尤其是天气由暖转冷,容易让人感染疾病,也会让个人免疫力调节难以适应,如突然遭遇冷空气可能会引发伤风感冒、哮喘等,增加心肺功能的负担等,寒冷季节还会导致原有基础性疾病加重。
新型肺炎同大多数流感病毒一样,喜冷怕热,病毒在4℃左右较为稳定,在外界存活的时间会加长,-60℃可保存数年,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56℃水中30分钟可以灭活。
为了加强防范,专家提醒市民更需要注意保暖,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家庭可采取定时通风的方式,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戴好口罩,先适应一下再出去。
从目前的气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降温,其中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降雪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可以通过雪花传播,下雪和呼吸道疾病的消长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冠状病毒主要是积聚在人的身上,是要依靠人体的组织才能实现自己的复制增殖,在空气中它很快就会死亡。
如果下雪降温,并不能杀死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不耐热,在56℃环境下,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会丧失,但是它耐寒能力却很强,0℃~4℃能存活数周,到零下20℃也没有问题,冻干以后还可以长期存活,越冬季,流感病毒越是活跃。
下雪天气对疫情的缓解作用有限,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是飞沫、接触等近距离传播;对于下雪能“吸附病毒”等说法,王贵强教授表示,这些都是误解。
下雪肯定不是坏事,对传染病防控能带来好处,但对疫情防控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无论天气如何,做好自身防护非常重要,科学应对、理性对待,比一场雪、任何天气变化更重要,王贵强教授也建议大家坚持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科学的自身防护方法,更有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