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是个美丽的地方。
呼伦贝尔之初印象
“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当我们驱车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听着车里循环播放的蒙古歌曲,才切身体会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确实如歌如画。
初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第一印象是辽阔,之前去过不少草原,都没有见到过这么无边无际的草原,据司机说驱车一周时间都无法走遍这片草原。
第二感觉是灵动
著名作家老舍在《草原》一文中写到“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条河被老舍当场惊呼为“天下第一曲水”,它就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莫日格勒河。全长290多公里的莫日格勒河,最宽之处不过五六米,却曲折多变,如同在草原上蜿蜒的玉娇龙,描绘着有水流动的地方才有灵性的斑斓画卷。也正是这天下第一曲水滋润了这片大草原,使其水草肥美,牛马成群,美不胜收。
蓝天白云,碧草如茵,风吹草低见牛羊。真的有些羡慕生活在这里的牛羊,他们被草原怀抱,被莫日格勒河养育,看上去那么悠哉悠哉!
成群的牛羊散落在草地上,时而聚集时而散开,为大草原增添了灵动之美。
城市里的孩子在大自然里撒欢奔跑,追逐着羊群,自由而奔放。
此外,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是极具民族风的。
穿上蒙古民族特色服饰,骑马、喂羊、挤牛奶,喝奶茶、住蒙古包,来到这里感受一下牧民生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染遍了整个草原,晚霞给天空做了一副画,画中有散落的蒙古包和渺小的我们,不禁感慨大自然的壮美!
今夜我们就住在帐篷驻地里,浓郁特色的蒙古包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尖尖屋顶的顶部是透明的玻璃窗,即便是夜晚没有灯也不会黑到伸手不见五指,伴着微弱的星光入睡。第二天早上,自然光透过玻璃顶照进来唤醒了我们。我想这一定是古代蒙古族人的智慧,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明,而且即便没有表也可以日落而息日出而作。
草原上的多彩活动
第二天我们驾车沿着边境线去往额尔古纳湿地,额尔古纳湿地是亚洲高纬度、低海拔、原生木本湿地中物种最丰富的湿地系统,享有“亚洲第一湿地”的美誉。这里驯养着最古老的麋鹿,温顺可爱。他们一点不怕人,贪婪地享受着喂给他的美食。
途径186彩带河,体验了一下最长的滑草项目,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感受了一把速度与激情。因为位于呼伦贝尔境内陈巴尔虎旗边防公路186公里界碑处故而得名“186彩带河”。
顺着边境线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位于陈巴尔虎旗的巴尔虎古部落景区。这里聚集了很多牧民,形自然的游牧部落。其中巴尔虎蒙古部落聚集着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据说巴尔虎草原也因此而得名。
极具蒙古特色的门头
这里最具特色的“马之舞”系蒙古马术表演为主,包含:套马、赛马、搏克、舞蹈、人马共舞等多项内容。专业马术团队携百骑马匹出演:马镫藏人、马上拾物、飞身跃马、骑乘射箭,马上飞燕、倒立、平衡等十几项精彩内容。演员们马术精湛,马者为魂,马为舞者、人马合一,不时为他们捏把汗,惊险过后当然是叫好声连连。
这里除了草原上牧区里都有的喂羊、骑马、挤牛奶等传统项目外,还有个特色参与项目是抓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报名参加了抓羊比赛。几个人围在空场的羊圈里看谁抱住的羊最多,最多者即获胜。不得不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无功而返但总算逗得老少看客们开怀大笑,重在参与吧。
再见,呼伦贝尔
与呼伦贝尔的首次约会短暂而美好,第三天我们便乘车离开了大草原参访边境城市---满洲里。虽然满洲里也极具异国风情,但全家人还是对呼伦贝尔念念不忘。那蓝蓝的天空下白白的云朵,那一望无际绿草原上的牛羊,那一排排的蒙古包以及回荡在心里的草原歌曲,都成了挥之不去的眷恋。再见,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相约不见不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