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方寸忆峥嵘——院藏邮票展(上),,主要内容:本篇报告旨在介绍位于北京市某学院内的一家专门收藏各类邮票的收藏馆。该馆不仅汇集了大量的珍稀邮票,还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活动,让观众能深度体验到邮票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峥嵘岁月”,通过丰富的展品,展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人们的生活风貌。,,关键词:邮票、学院、峥嵘岁月、展览、生活风貌
★旅游地点:无锡博物院二楼
二楼的临展厅正在展出“方寸忆峥嵘——无锡博物院藏邮票展”,我们自然是要去一饱眼福的。其实以前我对邮票并不是很感兴趣,虽然在刚毕业那会儿还有过三分钟的集邮热度。不过刚刚在洛阳看过了牡丹主题的邮票展,倒是勾起了对邮票的兴趣来。
要说到我国的邮驿通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距今算起来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邮票的发行,却在清政府光绪年间。
邮票大多不过方寸,可内容也包罗万象。这次布展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发行的邮品,其中大部分邮品来自张楚源先生一九八六年的无偿捐赠,再加上近期征集的一批邮票。
第一单元“龙出东方”。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打开,西方的邮政技术也传入中国。光绪四年,清政府海关试政发行了我国邮政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标志着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开始。清代邮票分海关邮政和国家邮政两个时期,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邮政和邮票事务实际上一直由把持中国海关的外国人所操办的。不过,清代邮票还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行色,主图多采用象征皇权的龙,边饰多用传统的吉祥物,像灵芝、蝙蝠、如意、云纹等。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委托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天津、北京、上海、烟台和牛庄五地海关试办邮政,先后发行大龙、小龙、慈禧寿辰三种银两面值邮票。1878年,第一次海关大龙邮票以龙为主题,薄纸无水印,凸版,有一分、三分、五分的版面。第二次海关大龙邮票发行于1882年,阔边无水印,除了长和高都大一些,与第一次大龙邮票大体相似。
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国家邮政,邮资计费单位由原来的“两、钱、分”改为银圆的“圆、角、分”。海关造册处发行小龙邮票、万寿票、红印花票加盖改值先行使用,次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开始发行正式邮票。
1898年发行的伦敦版蟠龙邮票起先用带太极图水印的薄纸印刷,后来改为无水印的薄纸,图案分别是蟠龙、跃鲤、飞雁,是清代邮票中使用时间最长的邮票,一共使用了17年。
宣统纪念邮票全套3枚,主图是北京天坛祈年殿,两旁绘龙为框,这是大清国家邮政发行的唯一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纪念邮票,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套“帝王登基”邮票。
第二单元“风云变幻”。1913年,中华民国宣布“裁驿归邮”,至此,具有三千多年邮驿制度完成了历史使用,被近代邮政取代。中华邮政历时38年,邮票面值币制先后使用银圆、法币、金圆券、银圆券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来不及印刷新邮票,在清代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的字样继续使用。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曾亲自研究和设计新邮票,但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邮票未能发行。民国元年发行了两套纪念邮票:光复纪念和共和纪念。
1912年发行的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而发行的,主图是孙中山先生头像,两侧饰稻谷。但当时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这套邮票的发行不多,流传很少,在集邮界称得上是历史珍品。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邮票品种齐全,其中帆船票使用时间长达20年。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中华邮政发行的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简称“帆船票”。这一时期的纪念邮票以“就职纪念”为主,当时军阀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纪念邮票居然也自成系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南北邮局统一,围绕国家重要历史事件,发行了一系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航空邮票。
谭院长纪念邮票共4枚,分别为2分、5分、2角5分、1元,票面中央印谭延闿像,这是中国邮票中唯一一套未标国家铭记的邮票。中华邮政开办二十五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主图是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国务总理靳云鹏、交通总长叶恭绰的肖像。宪法纪念邮票全套4枚,主题取材于北京天坛。还有新生活运动纪念邮票、中华邮政开办四十周年纪念邮票等。
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全套4枚,主图为中山陵墓祭堂正面图,左右各三穗嘉禾。还有一套伦敦二版孙中山像邮票,则是以先生肖像为主图。
国民政府统一纪念邮票采用蒋介石军装像作为主图,两旁衬以嘉禾,上面是青天白日徽。北平烈士像邮票中心图案为辛亥革命先烈像,分别是廖仲恺、邓锵、陈英士、宋教仁、朱执信、黄兴六人,以椭圆花圈为框,中央顶端是青天白日像。
卢沟桥事变后,民国政府先后迁往武汉、重庆,期间共发行邮票30套,其中孙中山肖像成为普通邮票的主要题材。抗战期间,邮票大都在香港、重庆和福建南平印刷,部分在美国印刷。
当然也有其他题材的邮票,例如1941年发行的“节约建国邮票”,全套6枚,图案为工厂、农田、矿业和交通工具,虽然当时并没有说明是特种邮票,但确实是民国邮票中第一套以宣传为目的而发行的邮票。
1946年发行的“国民大会纪念邮票”全套4枚,主图是南京国民大会堂,这也是当时会议召开的地点。1947年发行“中华民国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5枚,100元票图案是地球及飞机、火车、轮船,200元及300元票图案是运邮汽车行驶于沿山公路,400元及500元票右半幅图案是飞机,左半幅图案是帆船。
民国后期的邮票由于通货膨胀严重,面值很不稳定,出现大量加盖改值和高额邮票,普通邮票仍以孙中山像为主。
第三单元“激情岁月”陈展的是1930-1950年解放区的邮票,当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成立了相应的邮政机构,因为物资匮乏,多数的邮票设计和印刷都比较简单。
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发行第一套“赤色邮票”,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发行铭记“苏维埃政权”的邮票,至1937年,共发行邮票30多种。
抗战期间,华北和华中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邮票,更注重发挥政治宣传作用,因此邮票设计多以宣传抗日、鼓励抗日为主题,1937-1945年这一期间发行的邮票,被称为“边区邮票”。
194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邮票”主图是八路健儿疆场杀第三季度,先后发行了两种版本,票幅规格较大的称“大抗战”邮票,小的称“小抗战”邮票。
1948年发行的“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纪念邮票”以民国元年发行的国父像光复纪念1角票、民国三十六年发行的邮政总局成立50周年纪念飞机帆船图500圆票合影为图案。“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不印面值,全套4枚,图案分别是火车及轮船、泰山、机动自行车、飞机。
自由行:无锡博物院二楼
2月初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