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穿越赣东北、深入婺源,体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在为期两天的江西自驾游中,我们经过了美丽的庐山和险峻的黄山,领略了江南水乡的风情。沿江西大道行驶,沿途风光无限。沿途游客熙熙攘攘,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欣赏美景时满足的笑容。晚上抵达婺源后,我们入住当地特色民宿,享受了一夜的宁静和舒适。第二天早上醒来,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田野上,美丽动人。随后我们驱车前往游览徽州古城,感受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晚餐是我们在小餐馆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如糟溜鱼头和粉蒸肉,口感鲜美,回味无穷。我们还参观了油菜花田,一片金黄的颜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次江西自驾游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前两节介绍婺源概况和篁岭、江湾、李坑景区的详情,本节介绍思溪延村和彩虹桥景区的详情。
思溪延村景区位于婺源西北约13公里的山水之中,实际上是思溪村和延村的合称,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古老的建筑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思溪村由俞姓氏族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现保存有明清民居30多幢,这些建筑布局灵活,构思精巧,雕梁画栋,雕刻精细,虽历经数百年,但仍保存较为完好。
通济桥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桥长22米,宽3.8米,廊桥结构。
振源堂是通奉大夫俞士英祖居,建于清朝嘉庆年间,高墙深宅,其砖雕、木雕、石雕的图案精美华丽。
银库建于清代中叶,是存放俞氏“兴泰里”支派捐献银两的库房,这些银两主要是用来办学、建桥、赈饥救灾,在村庄内修建银库是其它地方很少见的。
继志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又名“孝友兼隆厅”,是一座两进院落的古宅。
承德堂建于清乾隆末年(1795),正厅为百福厅,又称“百福堂”,是儒商对族中长辈专门设置的活动场所。
承德堂的侧边厅为百寿花厅,厅内12扇格扇门上分别镌刻着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号称“百寿图”,其上下还雕刻有人物戏文、鱼虫花鸟、水谢楼台等图案,堪称“木雕精品”。
百寿花厅屋檐下的牛腿不是常见的狮子麒麟,而是盛开的荷花、肥硕的莲藕,真是别具一格。
“敬序堂”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创建人俞文杰,例授“修撰佐侍郎”、贡生,由于贡举出身,其住宅自然比一般商宅气派。
燕尾古井建于1723年,是全村唯一一口水井,常年不枯不溢。87版《聊着》中狐仙从有口井中随烟雾升腾而起的剧情就是在此取的景。
花熙轩建于清雍正年间,是村里老人种花植草、颐养天年的地方。
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现存有明清古民居56栋,多为当时事业有成的徽商晚年归隐所建。抗战时期多栋宅第成为第三战区司令部长官的官邸和司令部。
村前停车场旁的戏台和重檐六角凉亭古色古香的。
“将军府”原为商宅,清咸丰十年(1860)太常寺卿左宗棠受曾国藩派遣,督办军务多次到婺源,驻兵延村,此宅曾为左宗棠逸居之所,故称“将军府”。
明训书堂和训经堂。
镇宅井位于一户民居门前,据说延村也只有这么一口水井,为什么取名“镇宅”,不得而知。
婺源彩虹桥位于清华镇老街边,距离婺源县城22公里,该桥建于南宋(1127~1279年),是古徽州最长的廊桥,彩虹桥长140米,宽3米余,4墩5孔,桥墩上游侧为船头状,以减少洪水的冲击,桥墩后面为矩形,便于上部修建桥亭,每墩及两岸分别建有桥亭,亭与亭之间由长廊相接,构成长廊式人行桥,中间的亭子里还设有供台,供奉着桥神。
————本节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