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园,相模原市著名的友好纪念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人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无论是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还是参观历史悠久的建筑,都可以让人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满足。友好园是一个值得每个人去探索的地方,它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之地。"
★旅游地点:无锡友好园
在早前乘坐公交车路过太湖广场的时候,我就看到了那座日式的高塔,寻思着有机会去看看。查看了一下地图,定位到了友好园,终究还是找着了机会,穿过太湖广场直奔友好园。只是连续转了几个门都关着,不死心地绕了整整一圈,才发现唯一开着的门就在我们走过去的一侧。好吧,有时候,导航也不是很靠谱。下次来就知道了,这里只有主入口青年路的门是开着的。
友好园位于太湖广场南侧,对面是无锡图书馆,是1990年的时候,日本相模原市缘与无锡市结成友好城市五周年之际,由两市共建的纪念园。这座园林是日本庭园平庭式风格,面积1.515公顷。建成的时候没这么大,后来加建成今天的规模,既有日式风格,也能看到中式的建筑。
走进六角形的洞门,门口一树红梅适逢花季,透出淡淡的幽香。进门是一组小景,墙角一丛竹,坛间一树松,置溪石栽灌木。旁边的蜡梅花还没有凋谢,黄澄澄的颜色,把不那么明亮的天空也映得清亮了几分。
我们选择往右侧的小径走,靠墙有一座九龙壁,这是由陶都宜兴制作的世界首例紫砂制九龙壁,一共制作了两面,一面置于友好园内,一面则赠予相模原市,据说现在置于渊野边公园。
沿着湖转过去就是柴胡塔,这个名字挺奇怪,我知道有一种中药叫柴胡,难道相模原市盛产柴胡吗?查了一下介绍,相模原在古时候还真的漫生三岛柴胡,因此有“柴胡之原”的美誉。
塔高五层,是标准的日式风格,但也可以说是咱们唐代的风格,倒也不用太较真。走进塔内,第一层有无锡友好城市的介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跟无锡缔结友好城市的,竟然这么多!
1981年,无锡与日本明石市缔结友好城市,拉开了无锡国际友城交往工作的序幕,至今已经与8个亚洲国家的22座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葡萄牙卡斯卡伊斯市是无锡与欧洲缔结的第一座友好百度网盘,如今无锡在欧洲已经与21个国家的2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无锡在美洲缔结的第一座国际友城是美国田纳西洲查特努加市,现在与美洲的6个国家20座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无锡在非洲缔结的第一座友城是摩洛哥非斯市,至今在非洲已经与3个国家缔结了4座友好城市。新西兰北岛的哈密尔顿市是无锡在大洋洲缔结的第一座友城,现在已经与3个国家的5座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柴胡塔可以登到三层,塔内有关于无锡和相模原市友好交往的相关活动,也有相模原市的一些介绍。这座我们听着陌生的城市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西北部,首都圈的西南部,距离东京居然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便利,是日本首都圈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城市面积328.91平方公里,人口约72万,行政区分为绿区、中央区、南区三个区。塔内陈列了一些相模原市赠送的礼物,颇具日本特色。
站在三楼,可以俯视整座友好园。这里地处闹市,这座园林算得上是闹中取静的所在了,游客也不是很多。
下得塔来,沿湖的另一侧往外走,这里有一座和平雕塑,这是由原中日樱花友谊林建设执行委员会会员高见繁先生出资捐赠的,原来应该不在这儿,建设友好园以后才移进来的。
隔湖再看柴湖塔,这座塔的屋檐展开,使整座塔显得十分秀美,很有些拈花湾的风格。当然,这座塔没有拈花塔那么高,却更显得小巧玲珑。
湖心有一座石灯笼,这是为了纪念友好园开园,时任相模原市日中交流协会副会长菅沼顺一郎出资捐赠的。
“友好”石也是为了纪念开园,时任相模原市议员的田中仁先生捐赠的,“友好”两个字,是由田中仁先生亲自题写的,石头上还有他的落款。
往前走有一组亭廊,也是日式风格。廊外一树梅花开得正好,粉色的花朵和花骨朵都十分娇媚。配上黑瓦白墙,再加上枝干上垂下的红灯笼,虽然这一带显得很清静,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过年的氛围感。
在小径的尽头有一座六角亭,重檐翘角,通体除了檐下那一段都是黑色的,看着很是端庄大方。
折回小径朝出口走去的时候,居然还看到了一座很有特色的门楼,原来这是新西兰毛利门楼。这是为了庆祝无锡与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十周年之际,哈密尔顿市捐赠的彩绘木雕门楼,很有当地的土著特色。据说毛利族门型牌楼是新西兰毛利族人的圣物,把它比作古代知识启蒙的象征以及从原始通向现代乃至未来的大门。门楼上还有各种雕塑,讲述了大地母亲和天空父亲分离,他们的子孙遨游宇宙,寻觅知识的故事。
友好园内还有一座咖啡厅,有闲的话在这里握一杯咖啡,倒是很惬意的。我最爱的还是门口那株红梅,妖艳把天空都映出了蓝色……
自由行:无锡友好园
2月初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